嘉禾县政协:“云”上履职,走出服务群众新路子

“以前到民办学校读书,一个学期学费近7000元。现在农村教学点整合了,师资质量上来了,在家就近读还省钱。”

去年以来,嘉禾县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试点工作,全县108个农村教学点整合为41个中心完小分校或片区小学,2个点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并进行硬件提标、队伍提质、管理提效改造,达到了“群众得实惠、教育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效果。

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嘉禾县政协“云上履职”的发力。近年来,嘉禾县政协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政协履职的新方式、新方法和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委员履职的新途径,依托政协云平台,先后建立起了“云头条”“云交办”“云监督”“云工作室”“云协商”等模式,走出了一条人民政协网上践行群众路线的新路子。

通过政协云收集群众对农村教学点的意见建议后,嘉禾县政协开展现场调研.png

通过政协云收集群众对农村教学点的意见建议后,嘉禾县政协开展现场调研

“有困难找委员,难事也不难”

2020年,嘉禾县政协委员在线上值班时发现“农村教学质量差”的话题热度很高,“一间教室、两三学生、不同年级、复式教学、互相干扰”的现状多年来被群众所诟病。

县政协及时将这一话题列为年度协商调研重点课题,通过政协云和铸都嘉禾等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和线索征集,组建调研组深入调研,充分了解群众的就读意向,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提案,并提出了“优化教学点布局、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等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农村教学点资金投入转向集中力量建设优质农村教学点成为现实,集中资源办大办强农村教育初见成效。此外,嘉禾县将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有效解决群众“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高入园率和公办幼儿园占比,节约新建公办幼儿园的土地和建设资金。

“云上履职”的例子,在嘉禾县数不胜数。2020年,县政协通过政协云交办提案87件、微建议265条,编排社情民意信息39期。通过委员的有效履职,许多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有困难找委员,难事也不难”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

图片1.png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60多岁的县政协委员李本新养成了利用“政协云”学习和履职的习惯,他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坚持做政协云学习笔记,20多本笔记本已经成为他履职的“法宝”,在社区任职的他,将学习心得和群众急需的信息推介给群众,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听本新说头条”。

李本新是嘉禾县政协委员通过线上履职深入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政协不断探索协商机制和履职保障的创新,推动协商能力更加提升、协商成效更加务实。群众所盼总能得到回应,关切之事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立足嘉禾在珠三角务工创业人员多的实际,县政协率先在东莞市设立在粤委员活动组和在粤委员工作室,主动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嘉禾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多能量。

图片2.png

2019年12月,县政协委员、在粤委员活动组组长李昭明在委员工作室值班时,接到不少群众反映,嘉禾籍在莞创业人员在向当地银行支借时,受到户籍、资产抵押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创业期间急需资金的时候,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李昭明第一时间把相关情况通过政协云提交给了县政协。此后,县政协积极与县内多家银行联系,并且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前往广东与相关创业人员座谈,商讨解决方案。很快,县农商行及时推出了“老乡创业贷”,为在外创业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是嘉禾县政协利用“云工作室”,贴心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2020年,“云工作室”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多条、群众意见和建议860多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嘉禾县政协将“政协云”运用到协商的每个环节之中,实现了“云头条”“云监督”“云协商”的“互联网+政协”模式。利用政协云平台开展“云协商”,回应群众诉求,已经成为嘉禾县政协的工作常态,立足互联网的协商形式,也让协商变得更加灵活。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