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钊
“要深刻认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彰显我省农业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定不移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近日,在甘肃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主席庄国泰与政协委员、部分县区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学者围桌而坐,共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良策。
甘肃是特色农业大省。近年来,甘肃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加工,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以平凉、天水、陇南为主的苹果生产加工等基地。但是,在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普遍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能力弱,就地转化能力不足;涉农金融支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在今年初召开的甘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放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推动农业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对此,省政协将“强龙头补链条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列为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从3月份开始,组织专家调研组深入省内14个县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及有关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并赴安徽省、云南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我省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农民持续增收和富民强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通过调研和分析判断,我省特色农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关键阶段。”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旺泽介绍调研情况时说。
“紧盯市场对特色化、多元化、优质化、绿色化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按照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大健康食品的标准要求,建设以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食品制造业优质食材第一车间。”
“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吸引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上更多增值收益。”
“在各产业大县率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物流核心区,以加工物流园区为载体,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行业头部企业,培育一批省内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农产品加工集聚效应。”
……
与会人员认为,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发展根植于农业的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甘肃从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要认真梳理、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和建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和精心打磨,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省政协要持续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多提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共同助力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庄国泰说。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