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大家好!我是湘潭市政协委员、韶山市政协常委,“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贺晓庆。
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回到家乡韶山,毛主席曾说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不一样,我的理想就是做好主席家乡的宣传员、接待员。不知不觉,今年已是我扎根韶山的第 34 个年头。
今天,我想以 “亲历者” 的视角,带大家走进这座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深度交融的小城,看看它如何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的光彩。
韶山的底蕴,藏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中。
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感天地,祝融氏“以火施化”的传说,更让湖湘先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此扎根。这些古老传说,不仅是韶山的 “文化胎记”,更孕育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心忧天下”的精神内核。
真正让韶山蜚声中外的,是从这里走出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南岸私塾的书声、上屋场故居的灯火,见证了一位热血青年“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初心。
新时代的韶山,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文旅融合。我们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民俗文化深度串联。“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吸引数十万中小学生,让文物史料成为“行走的课堂”。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始终奔走在传承与创新的一线。在“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深挖 “无声的历史”。走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位隐姓埋名的老地下党员,他用一生践行“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誓言。我们将他的故事整理成《韶山红色记忆》宣讲册,让平凡英雄的光芒照亮更多人。二是搭建“振兴的桥梁”。推动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结合,如今韶山村的民宿从零星几家发展到 80 余家,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 40%,真正实现了 “红色资源变富民资本”。三是创新“浸润式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让企业管理者在沙盘教学中感悟初心。一位企业家课后感慨:“在韶山,我读懂了‘信仰’不是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的韶山,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延续,让红色火种在传承中燎原。而我,将继续做这片土地的“讲述者”与“践行者”,让韶山的精神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