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中:给衡东土菜点“金” | 乡村岁时·我和我的家乡

编者按:

根据全国政协的安排,“全国政协书院”读书活动将湖南省政协作为首批联动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试点单位。湖南省政协开展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读书主题,政协云、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联合推出“我和我的家乡”公益活动,面向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邀请为家乡特产风物、山水人文推介代言,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此活动也为2020年文史博览杂志社创刊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少小离家,闯荡东北谋生二十多年后,郭思中还是喜欢家乡菜那特别的味道。

他是三樟镇土生土长的衡东人, 2016年,在一次县政协的会议上,受县委县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他把哈尔滨的公司交给他人打理,毅然回到衡东。深谙餐饮行业门道的他,以敏锐的商业目光洞察到,衡东土菜完全可以走上科技化的高速公路,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如何给衡东土菜点“金”?

郭思中请来了湘菜名厨和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研究将家乡土菜的经典菜肴制作标准进行量化,经过包装密封和冷冻储存,做成能至少保鲜半年的预制菜。

与儿时同伴谭泽林商议后,短短两年时间,投资1亿多元,在衡东河西征地46亩,建标准化厂房24000平方米,安装现代化的食品加工生产线8条和3万立方米的冷库。仅仅五个月,生产大楼建成,并且在2018年9月成功举行了衡东第四届土菜文化节的钻石名厨、绝味厨娘的决赛。

与湖南农大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组建衡东土菜研发中心,通过用哈尔滨宴上臻食品销售公司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标准化”的衡东土菜在多个省会城市建立了营销处与电商平台。

“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对于家庭主妇和上班族来说,预制菜会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原材料已经配好,稍微加热一下就能吃,还能保持原有的风味。”

把握住了前进风向,郭思中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县内12家合作社达成协议订单关系,建立了6个样板化种植基地,面积达450亩,通过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进而影响辐射了4000余户农户参与,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土地收入,人均增收2000余元,截至目前,公司产业帮扶贫困群众514人,投入扶持资金288.6万元。

郭思中说,他正在将筵席上的一道道美味变成流水线上的方便食品,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而近几年来,在科技和互联网的东风下,衡东土菜则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委员说:

大家好,我是郭思中,我的家乡是湖南省衡东县,这里被誉为“土菜名县、元帅故乡”,我,为我们的衡东土菜代言!衡东土菜有著名的湘腰席八大碗,是传统喜筵菜式,提示着古楚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领导支持下,衡东土菜已由传统的菜品制作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蝶变。我建议,结合衡东地域特色,通过引导项目区农户开展黄贡椒种植活动,形成集“自然—生产—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学校+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逐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基地农户人均增收。

策划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记者 | 李悦涵

摄像 | 刘玉祥

剪辑 | 倪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