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湖南省正式发布了《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涵盖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评价、考核、激励、供需对接机制、平台建设、人才与服务机构建设、赋权改革机制及转化奖酬等多个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面加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尽管有这些政策的出台,但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制约了科技创新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协委员、湖南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创新研究院院长邓继勇提交提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邓继勇建议,应鼓励各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给予科技政策优先支持,包括项目、经费等。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育发展,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解决转化过程中专业指导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在评价体系改革方面,邓继勇建议指导高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升横向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同时强化论文质量,弱化论文数量,以激发科研人员面向企业需求的积极性。这一建议旨在打破传统学术评价模式的束缚,建立更加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生根。”邓继勇表示,应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明确转化流程、责任主体和利益分配方式。同时,强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管理,通过赋权的方式增加科技人员的收入,提高其转化意愿。
此外,推动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关键。邓继勇建议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逐步破解高校科研成果供给与企业研发需求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鼓励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交流,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确保科研成果符合产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
文丨政协融媒记者 杨睿文 李勇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