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培训不够,保育人员对3岁以下婴幼儿保育照护工作经验不足,保育人员容易将3-6岁的教育模式直接运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保育照护,易造成照护质量不高。”本次省“两会”,省政协委员、湘西自治州妇联主席张明建议,制定等级评定标准,推动婴幼儿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明介绍,托育队伍是实现托育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托育队伍建设和管理,是保障托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培训,使得托育工作幼儿园化现象显著。
因此,张明建议,应启动实施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逐步实现全员轮训,提高托育人员专业能力。“具体可由省卫健委牵头组建省级师资团队对婴幼儿托育机构保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该类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托育人员队伍建设。”
在岗位和职级评聘制度层面,目前没有明确的保育人员准入资质规定,造成保育队伍准入门槛低,加上托育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混乱,易致保育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托育质量,也制约保育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
对此,张明认为,建立完善的保育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保育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专业标准予以规范和要求,以促进托育机构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具体可由省卫健委作为主管部门,由护理院校组织研究人员制定托育机构保育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制定我省托幼机构保育人员工作规范或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标准,推动婴幼儿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