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托起“明天的太阳”

开始——托起明天的太阳

——汤瑛委员的发言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3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当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第一,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20231-9月,政协医卫组与教育部门联动,对某高中3000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学业压力过重。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中,有49%的学生选择学习压力。升学名额、应试竞争、父母期望,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将近40%的心理高危学生来自离异、贫困、留守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长期在外、家、过分宠溺等都是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复杂。当前,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对于身心尚未成熟、是非观念还未成形的青少年而言,容易被不良信息及行为示范影响。调查发现,我市超过70%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超过9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手机视频使自己更能体验到。过度竞争、内卷、校园欺凌、突发负性事件、自我认知变化、交往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及时出台了《醴陵市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并挂牌成立了我市首家心理健康管理中心。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干预能力不够。目前,我市有心理团体组织1 家,心理咨询公司5家,医疗机构中,只有市精神病医院与市中医院设立了心理咨询门诊。有67.96%的学生认为专业心理医师辅导很有必要41.36%的学生不知晓有青少年心理咨询公益热线二是资源配置不足。我市在校学生约12万人,配备心理教师258名,其中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05名,一半以上心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兼任3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老师20%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心理老师,但不知道是谁三是部门合力不强。部门资源未进行统筹优化,信息未共建共享。一方面,部门和专业机构不清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了解出现问题青少年的背景、根源等情况;另一方面,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学生缺乏系统的心理辅导、干预、治疗,需要建立联动通道和机制。

第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人人有责

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离不开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科学引导、及时干预。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争取财政支持,优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在教育基金会基础上分设心理健康基金,专用于关怀心理健康重症学生。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年度考核中所占分值,明确专兼职心理教师的编制、职称、待遇等,完善考评激励机制,让心理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二是减缓学习压力。要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课程计划,适时增加心理教育课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有效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促进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三是提高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对存在高危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疏导工作,建立一生一心理健康档案,由学校心理咨询师或医疗机构医师进行有效干预与诊疗,监测学生心理问题发展动态。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线上推广公益咨询热线,让学生随时有人可倾诉、方便咨询;线下整合湘雅、脑科医院等省级资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管理中心的作用。四是加大关爱合力。建议尽快成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形成教育部门统筹抓、相关部门协同抓、各学校分头抓,医疗、心理咨询机构专职抓的工作格局。定期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学校开展咨询和筛查,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医院、心理健康从业者及社会各界多主体的联动,多措并举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墙,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希望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积极协作,共同推动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从心开始,护航健康,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

 

作者:汤瑛    编辑:郑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