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打造特色产业 培育‘共富新村’”是今年市政协两个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课题之一。在这次课题调研中,市政协委员、华银集团执行总经理李志强建议,用一座“协同之城”破题近郊农业升级。
当乡村振兴遇上长株潭一体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市政协委员、华银集团执行总经理李志强给出破题思路——凸显“特色”、主动融城、敢于“协同”,以“打造一座城”为理念内核,以“融入区域协同”为主线,沿“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动能激活—产业协同融入”三大路径,打造都市近郊农业高质量发展“湘潭方案”。
这份被业内称为“都市农业4.0”的建言,以四大颠覆性视角引发热议。
市政协委员、华银集团执行总经理 李志强
视角一:把餐桌变成“指挥棒”,反向定制农业链
“不是种什么卖什么,而是都市要什么我们产什么!”李志强一改传统农业思维,提出将长株潭都市圈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大市场之城”。他的方案直击痛点。
数据先行,建立三市联动的消费大数据平台,让湘莲、沙子岭猪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精准“订单农业”。冷链革命,推行“今日订明日达”极速供应链,通过冷链升级让湘潭生鲜直抵都市厨房。错位竞争,独创“红色研学+农耕体验”模式,用“红色研学每天4000人用餐零事故”口碑打造差异化文旅IP。
“当长沙在做都市文旅,株洲在推工业旅游时,我们正用韶山的红、湘莲的绿、沙子岭猪的金,编织一条农旅融合的金腰带。”李志强这样描述湘潭的独特竞争力。
视角二:让农田连接实验室,激活产业链“核聚变”
“以‘城’的活力为目标,通过科技赋能、要素改革和利益联结,激活创新动能,推动全产业链升级。”李志强亮出产业活力支撑“三板斧”。
让农田连接实验室,在湘莲深加工、九华红菜薹(九华白菜薹)及沙子岭猪预制菜开发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雨湖蔬鲜”、鲜食湘莲、精品冷鲜肉、蔬菜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深化农村土地、金融、人才等领域改革,破除要素壁垒。更重要的是构建联农带农利益共同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视角三:撕掉标签不如强化标签,在协同中突出“湘潭味”
针对区域协同的同质化隐忧,李志强提出“标签战略”。长株潭都市圈共建品牌,联合申请长株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市协同制定高于国标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同时联合推广,降本提效。湘潭市则用好“湘莲之乡”品牌,主打“湘莲”“沙子岭猪”等核心子品牌。
“不是要淹没湘潭特色,而是要让‘湘莲甜’‘沙子岭猪肉香’成为长株潭共同的味觉记忆。”李志强强调。
视角四:中央厨房的“协同经济学”,一个项目盘活三城餐桌
最具说服力的当属落地方案。“华银集团‘湘潭华盛昌中央厨房’就是一个成功实践。”李志强以华银集团实践为例,展示如何用标准化打破行政藩篱。
“湘潭华盛昌中央厨房”项目日均供应雨湖区学生餐1万份左右。其创新在于“三个协同”,并可适用于长株潭:需求协同,收集长株潭三地学校、企业的标准化食材需求,构建“基地+中央厨房+冷热链配送+终端”闭环模式;生产协同,本地基地优先供应,以“保底价+订单”模式保障农户利益;配送协同,湘莲甜品等依托供应链快速送达长株潭。
“这个闭环就像齿轮,咬合三地的产销需求。”李志强表示,这也为区域协同下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文字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陈静
视频来源:湘潭广电 苏思琪 陈泓西
作者: 陈静 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