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锅铲碰撞声渐次响起;街边老店,毛氏红烧肉的香气萦绕不绝。这份日常的烟火气息,正成为湘潭吸引八方来客的独特风景。
“小微餐饮虽小,却关乎民生就业和城市味道的传承。”湘潭市政协委员、市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党支部书记肖克资在今年市两会上提交的《加强我市小微餐饮企业的培育工作,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提案,如今已化作多个职能部门的实际行动。近日,随着湘潭市商务局、文旅广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部门陆续给出详细答复,一场关于如何让“吃在湘潭”品牌更响亮的探索正在莲城大地火热展开。

肖克资委员与餐饮店大厨交流。(全媒体记者 陈静 摄)
提案背后的民生温度
“湘潭是湘菜重镇,既有‘剁辣椒蒸鱼头’‘毛氏红烧肉’‘马家河羊肉’‘水煮活鱼’‘冰糖湘莲’等湘潭名菜,也有‘煮热鱼’‘口味小龙虾’‘雪水臭豆腐’等家常特色菜、小吃等,吸引八方食客来潭。”肖克资委员谈起湘潭餐饮如数家珍。作为餐饮行业的“老熟人”,他深知小微餐饮发展的堵点:标准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宣传推广不足,但却承载最地道的湖湘风味,也托起湘潭老百姓“稳稳的幸福”。据统计,湘潭目前餐饮行业就业人数近20万。
提案中,肖克资建议从品牌培育、食品安全、宣传推广三个方面入手,让小微餐饮既能活得好,又能成为湘潭餐饮业的生力军。令他欣慰的是,提案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多措并举的培育之路
市商务局的答复系统全面。近年来,市商务局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对“湖湘文化”“红色文化”“湘军文化”的挖掘整理,先后研发出湘潭四大名人菜,以及潭州上席等湘潭菜品牌。“我们创新思路、搭建载体,积极宣传推广湘潭饮食文化。”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一批地方美食街区,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服务,并对小微餐饮企业2025年成功申报限上企业的给予1万元奖励。
市文旅广体局的答复充满创新思维。该局正持续完善湘潭美景美食地图,增设美食导览专版,实现文旅资源与餐饮服务的深度融合。“我们联动知名网络达人开展探店直播,重点推介特色小微餐饮商户。”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湘潭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潭商大会上,展示“旅游达人推介的湘潭必打卡二十道美食”,让美食文化与城市形象实现双向赋能。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则在答复中承诺,将加强小微餐企的主体培育,鼓励挖掘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同时加大餐饮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模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一碗烟火暖人心
“提案的落地,离不开湘潭市餐饮行业协会党支部的扎实工作。”餐饮行业协会党建指导员贾雪冰说,特别是今年8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吃在湘潭”特色餐饮品牌的工作部署,党支部牵头开展特色苍蝇馆子遴选推广活动。经过严格评审,首批59家兼具烟火气与地方特色的苍蝇馆子脱颖而出。
随着湘超联赛的火热举行,湘潭菜被球迷追捧,湘潭餐饮行业迎来“大考”。2025年9月24日,湘潭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出《致全市餐饮行业经营者的倡议书》,呼吁以“莲城烟火”暖球迷心胃,让“吃在湘潭”成金字招牌。倡议书提出严格的价格诚信、地道的湖湘风味、有温度的服务和万无一失的食品安全保障,得到广大餐饮经营者的积极响应。“我们承诺,不搞‘一次性消费’,不做‘一锤子买卖’。”肖克资表示,要让湘潭餐饮成为游客愿意“回头”、主动“推荐”的口碑品牌。
现在59家特色苍蝇馆子被授予统一牌匾,餐饮门店周边环境优化,一批批“莲城湘菜师傅”走向全国,湘潭的小微餐饮正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政协委员的一个提案,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正让湘潭的烟火气息愈发浓郁,让“吃在湘潭”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编辑:王燕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