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政协委员王俊:一根红薯粉条“链”出共富新图景

  在汨罗市桃林寺镇的千亩红薯基地里,绿浪翻滚的薯叶下,深藏着一座“金色富矿”。第十一届汨罗市政协委员、湖南省乡村气息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用十年时间将不起眼的红薯变为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的“共富密码”,以政协委员的担当书写了一部“土疙瘩”到“金元宝”的乡村振兴实践录。​

  2014年,王俊放弃城市文化工作,随丈夫返乡扎根杨爷庙村。当选政协委员后,她将履职焦点锁定红薯产业升级。“过去农户单打独斗,品质参差不齐,必须用标准化打破瓶颈!”王俊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呼吁“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她的建议与汨罗市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同频共振,很快落地为具体行动。

  为破解红薯品种退化难题,王俊主动对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推动长沙综合试验站落户汨罗。通过“茎尖脱毒”技术培育的种苗亩产从3000斤跃升至7000斤,王俊还牵头建设双基地育苗体系,年供苗1500万株,覆盖8000亩种植需求。“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要让科技种子在田间开花结果!”王俊说。

  

  依托政协平台,王俊创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六统一”模式(统一种苗、农资、技术、包装、品牌、销售),与农户签订订单回收合同,免费提供技术培训。2023年,她的加工厂支付工资120万元,带动300户农户种植5000亩红薯,农户亩均纯收入达2000元。“客货邮”物流新政落地后,她又积极协调设立村级快递站点,每年为农户节省物流成本200万元,让红薯粉皮畅销全国。

  从手工粉皮到全产业链运营,王俊的车间如今年产粉皮150吨,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她带领村姑团队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路,产品远销新疆、西藏,真正实现“一片粉皮富一方人”。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扎根土地。我将继续履职尽责,让红薯藤蔓连起更多乡亲的心!”王俊说。

作者:陈妍琳    编辑:王滔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