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们的政协----满门政协情 共议乐融融

满门政协情 共议乐融融

时光倏忽,逝者如斯!转眼我当政协委员继而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政协人已十八个年头。每每忆起6千多个追梦的日子,特别是忆及一家人参政议政的快乐时光,我的心一下子飞向幸福彼岸和梦中远方!

那是2002年,我在《临湘报》当编辑记者,市政协根据界别设置和名额分配,在《临湘报》基层一线安排了一个委员名额,承蒙政协和报社领导抬爱,共同推荐我为文艺界政协委员。具有戏剧性的是我的丈夫蒋立建先生由儒溪镇党委书记调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按照职务要求,他也被提名为法制界委员人选,这样,我们有幸成为政协临湘市第六届委员会的“夫妻委员”,丈夫还担任法制群团委副主任委员和法制组组长。

回到家里,我们“漫卷诗书喜欲狂”,共同憧憬与期待着美好未来。对这个“理想境界”我们虽然梦寐以求,但激动和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感到肩上担子的分外沉重。怎样结合各自的本职工作为市委政府言实情、建诤言、献良策,成为我们俩交流、探讨的新的“共同语言”。因为对人民政协这个崇高而神圣的殿堂我既非常熟悉又非常崇敬。熟悉的是《临湘报》的社址正好在政协临湘市委隔壁,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经政协机关,不经意间感受着他们民主团结、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每年市里召开人大政协“两会”,我连续六年被安排在政协采访。令我崇敬的是这里视界开阔,代表性强,信息量大,并且藏龙卧虎,是个巨大的人才库,能够深入研究一些宏观的、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怎么履职?我们能行吗?况且我在报社工作本来非常辛苦,下乡采访,加晚班写稿是工作常态。那时我们的孩子正上初中,她早出晚归,我必须接送,还要为她准备夜宵,了解她的思想动态......

怎样正确处理孩子接送、本职工作和政协委员的关系,那一夜,我彻夜未眠。好在丈夫和我心有灵犀,我们相互支撑鼓励,共同分享分担——他主动把接送孩子的事“光荣地承包”,以减轻我的“工作”负荷。在如期召开的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我一边一如既往全程跟踪采访写稿,一边认真思考怎样进一步了解熟悉政协工作,怎样了解反映社情民意,认真撰写有价值的提案,争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这记者和委员的双重身份,更加鼓舞和激励着我为临湘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只是我“小女子”小格局,写出《星河广场应修建公共厕所》等建议,可丈夫“大男人”大境界,高屋建瓴。连续几年写出《强化乡村公路建设刻不容缓》、《倾力打击整治地下“六合彩”》;针对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湖区仍有血吸虫病流行,他写出《应加强疫区血吸虫病防治》的提案;和我共同撰写《亟待加强背街小巷建设》的建议。他还在六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出《健全法制建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议政发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我们的提案也逐一得到答复并落实。江南镇江南村九组、十组、二十组通组循环公路从工程勘测设计到路面铺张,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还邀请我和他全程参与并“指导”。只是这次“参与”出尽了“洋相”。我因爱“索丽”穿着一双白色高跟鞋,走在江南村十组至二十组的乡村公路上,因脚太累,我便挽着他的胳膊走,他把我推开三次,说我“不庄重”,我又气又累,觉得没面子,几扭几扭高跟鞋的左脚鞋跟竟扭落了,他还一脸坏笑。我高一脚低一脚地一瘸一拐走着、气着,又尴尬、又狼狈、又委屈。他还说:“莫出丑,这可是我的老家,别人不说我蒋立建的妹崽是咯样个。”看到我真生气,旁人也在劝我,我只说了句:“等回家着!”他却“引吭高歌”,唱起了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我听到他故意唱的走调,还把我比作“老牛”,我更加气,我背对着他,从吃饭到回家的路上任他怎么逗我笑,我都不搭理他,但回家后,我竟把找他麻烦这么大的“事”给忘了!丈夫也真有两下子,他所在的法制组连年被评为优秀政协工作组,他本人也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2007年,丈夫因工作岗位变动,调任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请辞了市政协委员职务。虽然他离人民政协“远”了一步,我却和人民政协又“近”了一步。2003年底《临湘报》因全国政策性停刊,组织上根据政策将我安置到了政协临湘市委工作。这一“远”一“近”的“距离平衡”让我们一家始终没有离开这个经典智囊团。这变换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我们对政协工作的无比忠诚和深情。为了我们共同钟爱的事业,夫妻俩敢于“揭短”,舍得“亮丑”,对对方的提案和建议还相互“挑刺”,始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尤其是他仍“不辱使命”,报纸停刊时我有点情绪波动,他似乎读懂我内心深处的落寞、感伤与惆怅,安慰、鼓励并鞭策我站在崭新的时代起点,按照中央“三贴近”和“走、转、改”的要求,调整心态、找准定位,笔耕不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人民政协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奔走呼号、深入调研,一举一策惠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履职实践倾注笔端。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爱之深沉最质朴的表达,这样既给予了我幸福源泉和不竭动力,也为我指明了奋力前行的方向。我把这一切都化作生活对我的馈赠与恩赐。政协每次大型调研、视察活动和各类会议,我全程参与并服务。特别是全会,我经常“横跨”资料组和宣传组。一个多月以前我就要起草相关报告,校对所有的文字材料;大会开幕之际,按各行业、各界别、各团体组织委员搞委员访谈,将政协一年的工作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内容通过委员的各种“视角”再现出来;哪位市级领导参加哪个界别小组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一府两院”负责人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怎么答复......这一切我都要密切关注,配合电视台真实、准确、及时地全方位报道。开幕大会的消息制作播出后,我还必须和老秘书长李宗文先生一道连忙赶到广告公司加晚班(因那时没有广告喷绘的“高科技”),我们必须从众多的图像中挑选“适用”的镜头排版展出大会剪影,常常冰天雪地冻得手脚发抖,看得头昏眼花,“半夜鸡叫”了,我们的工作才基本结束,还生怕有什么疏漏和差池。有一次因下大雪,道路结冰,的士都不敢上路,我一是走夜路有点胆怯,二是眼睛视力不好,路上结冰怕滑倒。我就打电话要丈夫来接我,这次轮到他“找茬子”了,磨磨蹭蹭走了一个多小时,我埋怨他来迟了,他却说,我学的你的样——“新姑娘挨轿”,还记得结婚时我去娶亲到你们家,我冻得要命,你们家门都不给开?我说难怪你是在“公”报“私”仇(其实我晓得他是路上打滑走得慢),我也故意“编”歌词唱歌气他,心想这次我可穿的雪地靴,不会扭落鞋跟,你把我比作牛,我把你比公鸡,骂得更“毒”吧!“公鸡一叫撅一撅,公鸡两叫撅两撅,雄鸡一唱天下白,扫尽........”这次他想牵我的手(怕我摔倒),我就“扮俏”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牵女人的手,“不庄重”,他说你还“捡我的嘴”,要不是在为工作熬夜我才懒得接你呢!我们笑着走着,走着笑着还唱着,一不留神,两个人同时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也正好“一唱雄鸡天下白”了!

十几年来,我“位卑未敢忘忧国”,如果发现人民政协履职尽责关注民生的新闻线索而“封锁消息”不报道,我认为既浪费了“新闻资源”,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良心”,我的灵魂也无处安放。无论是在办公室工作,还是在文教卫体委主持工作,我不负韶华,不负工作岗位,不负职责使命。在写好调研、视察报告,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写出《委员参政建良言 呼吁灌区活水源 湖南临湘龙源水库修复浇灌良田12万亩》、《湖南临湘办理政协提案实现从“答复”到“落实”的跨越》、《湖南临湘政协建言长江岸线保护开发》,《美好的瞬间》等各类新闻和文艺稿件100多篇在《人民政协报》、《湘声报》、《湖南日报》、《散文选刊》、《文史博览》上刊发。

更为幸福的是,我们经常在家说起习总书记要求政协委员应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女儿耳濡目染,“触类旁通”。她在美国留学时,老师在《国际政治体制》课上问学生,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参议院众议院,有谁知道中国的政治体制?女儿自豪地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她还特别强调,“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即中国人民的政治的协商的大型会议”。课余,美籍教师学说汉语问她是咋晓得的,女儿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凝重地答道,我的母亲大人就在政协工作!到英国留学之前,她本可安排在《人民日报》实习,但她受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主动要求到《人民政协报》实习,并写出《北京市加强公交站点规划刻不容缓》、《通州区应建篮球场、馆》、《动物园门票应全程“通行”》等五篇建议文章在《人民政协报》社情民意周刊上刊发。针对学校食堂米饭浪费严重的问题,她在《高校应引导学生节约粮食》的建议中倡导,同学们应在刻苦读书,报效祖国的同时,感恩社会,积善勤俭,饭吃多少打多少,不要打多了吃不完倒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钟期际遇,奏流水以何惭!而今,我们夫妻因年龄关系均已退线,但博学多才仍是我们的追求,励志圆梦仍是我们的愿望,品德高尚仍是我们的向往! 以“才学”互通,以勤奋共勉,是我们一家人的生存状态,回想起我的那些“彩笔新题断肠句”,我感恩政协,感念政协,感谢政协,让我能用真情讴歌这个伟大时代,一家人的履职实践虽苦中有累,但累中有乐。能为临湘政协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为临湘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到一点点绵薄之力,正如我的一首七言绝句:

齐眉政协立新功,

心系民生一点通。

献策筹谋肝胆照,

同商共议乐融融!

(作者系政协临湘市文教卫体委原副主任)

作者:刘泽恩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