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政协委员这八年
李昶澄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2016年,我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光荣地成为第八届市政协委员,2021年再次当选为第九届市政协委员,至今已是整整八个年头。飞逝而过的是时光,永远留藏的是记忆,满满收获的是成长。回首履职历程,我深切地体会到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需要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肩上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日俱增。
八年间,我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强能,躬行不辍,始终将政协委员这份荣誉化为履职的动力,知责于心,将人民的期盼作为履职的方向,担责于身,把人民的满意作为履职的标尺,履责于行,自觉当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努力交出一份无愧政协委员身份、不辱时代使命的“履职作业”。
政协是增长才干、提升自我的加油站。2022年,市政协创新读书形式,组织委员耕读深悟诗词经典,开展“聆诵四种精神,传承湖湘文化”实景导读委员读书活动。我有幸成为第一场“潇湘新咏·忧乐精神”活动的一名导读员,从前期文稿、选景、录音、彩排,一直到正式直播,市政协领导带领我们几十名委员精心筹备了近一个月时间。4月20日正式直播,10余家新闻平台同步直播,浏览量超百万人次,真正让岳阳的文化元素“活起来”“热起来”,我们也都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读书的形式可以如此丰富。人民政协一直有着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市政协也高度重视委员的学习培训。我任委员之初,对政协的作用、委员的履职等概念都还很模糊,发现问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强,导致建言献策水平不高。通过参与市政协组织的知情明政大讲堂、名家讲堂与读书活动,以及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专题调研等,特别是先后两次赴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政协委员专题培训班,使我不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对“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理解不断加深,“四种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政协是委员奉献社会、为民尽责的大舞台。岳阳市科技馆建于1997年,曾是我省第一家地州市科技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展厅规模、展陈更新等都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我作为馆长心里尤为着急。在考察调研了全国各地20余座科技馆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后,我围绕这个问题连续三年撰写相关提案。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将其价值500余万元的航天馆展品全部捐赠给市科技馆,刘铁健副主席还专程陪我们赴北京拜访杨孟飞、向锦武等岳阳籍院士,两位院士为我市青少年赠送了他们主导研发的“嫦娥五号”“BZK-005无人机”模型,2023年,市政府又协调将市科技事务中心原办公楼划拨给市科技馆作为展厅使用,增加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场馆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展。人民政协走过了75周年的光辉历程,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题中之义,是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履好职就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为百姓传心声、为民生建真言、为发展谋良策。建议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深入一线基层,倾听群众声音,真正“走”出来、“访”出来的。这些年,我结合本职工作,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课题,利用平时下基层的机会,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将这些来自基层群众最真切的建议和呼声,认真记在本子里,带到两会上。八年间,我共撰写提案、社情民意、微建议30余篇,很多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落实解决。
(作者系第八届、九届岳阳市政协委员,岳阳市科技馆馆长)

2022年4月20日,岳阳市政协科技及科协界委员李昶澄在市政协举办的“潇湘新咏·忧乐精神”实景导读委员读书活动中担任导读员。
编辑:付雷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