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雷锋: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57年的一天,雷锋跟随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到毗邻县委机关的胜利农业社检查工作。沿着穿城而过的砂石马路,雷锋走着走着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脚。他连忙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不到两寸长、生了锈的螺丝钉,不知何故被丢弃在了砂石路上。雷锋并未多想,一脚将它踢向路边的草丛。张书记瞧见了,赶紧走过去把那颗螺丝钉捡起来,擦掉灰尘,装进了上衣口袋。雷锋十分诧异,心里纳闷:“一个县委书记,要个小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去望城县机械厂送信。张兴玉书记把螺丝钉交给雷锋,对他说:“小雷,你把这颗螺丝钉带到机械厂去。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社会主义建设,就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一点一滴。一颗螺丝钉是小,但螺丝钉有螺丝钉的用处,缺了它,机器就不能正常地运转。就像你这个通讯员,县委很大,可少了你也不行呀!”听了张书记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雷锋深受启发,萌生了要做一颗螺丝钉的想法。

不久之后,张书记专门找雷锋谈话:“小雷,现在我们解放了,有了工作,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但是,我们的新中国还很年轻,你也很年轻,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奋斗目标。”雷锋认真地想了想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在我们机关里当个螺丝钉。”张书记又问:“将来呢?我说的是将来。”雷锋这次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回答:“将来……不论革命需要我干什么,我都想做一个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的回答在他以后的言行中被反复验证。

1958年2月21日,国营望城县团山湖农场建立,全县50多名国家职工(含干部)下放农场,不在下放对象之列的雷锋再三提请求、写申请,最终征得张兴玉书记等县委领导同意,到团山湖农场担任了一名拖拉机手。到农场后,雷锋勤学苦练肯钻研,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不仅把拖拉机开得又好又快,而且还掌握了一些维修技术。进入6月,一同下放的干部由组织陆续安排到了其他工作岗位,雷锋却坚持留在了农村开拖拉机。6月7日,他在农村写下了一篇短文《你带来了什么?》,文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18岁这年,雷锋选择了坚守在农村,选择了做一颗耕耘祖国大地的螺丝钉。

1958年11月12日,雷锋乘着北去的列车离开长沙。这颗源自望城的“螺丝钉”走进了鞍山钢铁厂,经过烈火的淬炼后,又进入了部队,在军营中不断打磨。经过5年的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雷锋不仅对螺丝钉精神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且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将螺丝钉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1962年2月19日,雷锋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与被沈阳军区授予“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称号的原沈阳军区炮兵5040部队炊事班长刘思乐同住在沈阳军区第一招待所316房间。一天晚上,两个有着同样追求、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围绕“螺丝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雷锋先是看了刘思乐的发言稿,用商讨的口气说:“你那《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标题,要是加上一个‘永’字该多好啊?这样既生动又感人,又鞭策自己。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无产阶级勇于进取,不断前进精神的形象表达。”

刘思乐连连点头称是,赞叹道:“你在‘不生锈’前加的这个‘永’字,真是值千金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理论上很有探讨价值。我正要向你请教,怎样当好螺丝钉呢?”

雷锋斟酌了一会,回答道:“要做一个品格如螺丝钉一样的人,最重要的是要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一腔热血倾注在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上,在岗位上创一流,多做贡献……依我看,‘螺丝钉’精神,就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个人理想置于祖国的需要上,热爱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螺丝钉’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需要,而且应该代代相传。”

这次的深入交流给两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雷锋对于螺丝钉精神的认知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62年4月17日,也就是与刘思乐告别两个月之后,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当张兴玉书记在雷锋心中播下螺丝钉精神的种子之后,螺丝钉精神如同生命力旺盛的藤萝,快速地在雷锋身上生根、发芽、抽枝、开花。从农民、工人到战士,哪里有需要雷锋就去哪里,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地方到部队直至牺牲后荣获的各项荣誉,多达33 项,他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最终成为伟大革命事业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18年9,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强调:“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党的掌舵领航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每个中华儿女都是巨轮上的一颗螺丝钉,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让我们争做新时代的“螺丝钉”,汇聚成中华巨轮破浪前行的磅礴伟力,成功抵达光辉的彼岸。

 

(作者系望城区政协委员、雷锋纪念馆办公室主任)

编辑:谭利如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