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零陵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突破性不大,成效不明显,发展思路不清,资源利用不足,产业后劲不强等问题。近期,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柏文生带领相关委员对“如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调研课题,深入到黄田铺镇舜帝庙村、邮亭圩镇太平铺村开展深度调研,区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参加。

零陵区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21个,组织成员47.4万人,总资产5.1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7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4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途径单一,收入基本依靠村集体公房出租,山塘、林地发包,靠廉价出租资源性资产获得收入或由财政资金支持,没有稳定的经营项目,更没有稳定的产业来支撑,收入体量普遍不大。全区32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不足2000万元。产业带动不强,大部分村产业是靠扶贫资金简单入股光伏发电、个体种养等项目参与分红,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本质是收取利息式的资本运作,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资金安全风险。

调研组在调研中认为:要壮大集体经济,一要引入外力,开辟集体资产增值新路径。各村要切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引入资金、项目合作开发、租赁开发等方式撬动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二要产业融合,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业态。打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充分挖掘自然山水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探索种养、生产、电商、旅游、服务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集体+”多种新业态。三要创新方式,开创集体经济经营新模式。实施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制改革,整合农村各类集体资源和财政类资金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四要加强运作,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社会化服务公司、劳务公司,组建建筑工程队,开展稻田翻耕、育秧机插、田间管理、仓储烘干等服务;参与农村道路、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和水利设施维修等项目建设,获取工程收益。黄田铺镇舜帝庙村引进湖南振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万亩”油茶(中草药)基地;邮亭圩镇太平铺村利用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优势拟引进竹子加工厂,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黄辉    编辑:朱璇杰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