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文化 游阳明圣地

12月7日—9日,黄飞“国学大讲堂”委员工作室部分委员赴贵阳龙场研学。

黄飞“国学大讲堂”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今年重点研读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其精神内涵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龙场是王阳明被贬谪之地,他在这里悟道,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带着对阳明心学的向往,开启了这趟研学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阳明文化园,委员们跟随讲解员,穿过阳明文化园正大门,潺潺而下的一湾清水,称作“正心池”,意为“正心、诚意、致良知”,寓意以清泉洗涤旧染,唤醒内心的良知;通过中轴线向前拾级而上,气宇轩昂的阳明先生铜像高15.08米,象征先生1508年来到修文县。

在阳明纪念园,委员们听讲解、看图片等文物陈列,对阳明先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军事等方面的造诣,有所了解。阳明先生遗爱处,这是一处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洞口朝北,洞内摆放着一个书案和一个书柜,相传这是王阳明生前讲学的地方。据讲解,王阳明贬谪至此,并没有受到百姓的欢迎,但是他博学的知识,引来很多人与他探讨世事哲理,由于语言不通,先生用唱歌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心学,久而久之,先生成了当地人敬仰的前辈。“遗爱”,是永恒的爱,是无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它充分表达了贵州人民对王阳明的思念之情。

完易窝,洞内昏暗狭窄。当年,王阳明初到贵州,住在这个洞里,他经常凭记忆力读《易》,读到兴起之初,感觉像玩一样,于是取名为“玩易窝”。王阳明逐渐适应了残酷的生存环境,并把自己从现实中拔出来,沉到思想世界中去,也真正开启了他的龙场悟道。

委员们被王阳明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人生历程深深感动,纷纷表示,王阳明先生一生热爱学习,奉行“致良知”“知行合一”,并以实际行动追寻心中向往的光明——忠君爱国、为民服务。作为当代的公仆人员,要像先生一样,在逆境和困境中,要勇于担当,不断增强能力本领、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

作者:张灿    编辑:张灿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