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新田阔步向前 ——新田奋力发展农业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综述

东升农场,新田县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开工奠基,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

陶岭三味辣椒

远鸿食用菌项目


(通讯员 章尚辉 邓祖利 吴桐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新田大豆产业园,工人们正在秋大豆田上施肥除草,工地上忙碌而紧张地施工。走进新田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样的场景不计其数: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开工奠基,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物流车来往穿梭,年产5000万包食用菌的远鸿食用菌产业园竣工投产,年出栏40万头生猪的温氏养殖基地热闹非凡……这些场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这个偏远贫困山区的面貌。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县委书记唐军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要举全县之力、行精准之举、补短缺之板,确保2.4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61个贫困村精准出列”。2017年以来,新田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园”(建设10个重点产业园区)、“百社”(在全县103个贫困村建设100个合作社)、“千人”(培育1000名农村乡土专家)、“万户”(带动100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11%。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南省经济快进县”,2015年、2016年、2017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县。新田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田路径”。

科学制定方案  优化顶层设计

新田县是贫困县,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田人就开始“扛着沙发走天下”,在全国各地做沙发生意,遍布全国200多个市县区、3000多家新田人在外开办家具企业。在新田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打造湘南家私产业王国”的标语异常醒目,通过引老乡回乡办家私厂,新田建成占地5000亩的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入园企业22家,其中省级林产工业化龙头企业6家。

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的成功创建,极大地鼓舞新田发展产业脱贫的决心。新田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费、水电、用工、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发展产业脱贫。出台了《新田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新田县产业扶贫实施意见》以及年度实施细则等文件,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突出林工、农旅和蔬菜、大豆、食用菌等种植业以及生猪、家禽养殖产业。依托富硒土壤和富锶矿泉水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硒锶产业开发,完善产业链条,促其扩大产能、提升产品,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网络。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重点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群众受益保障。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式发展和订单式连结以及项目契约式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受益、产业前端受益、保护价格受益、利润返还受益、务工就业受益、股份合作受益。湖南东升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基地用工”的发展模式,农场和农户成为命运共同体,贫困户在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受益:600多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土地租金500元/亩,耕地地力补贴175元/亩,保底工资达3000元/月;部分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获得2000多元/亩的分红收入,东升农场也被评为“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

培植主导产业  破解发展瓶颈

龙泉镇东升村的刘道忠八年前告别了离家在外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创办的秀峰无公害蔬菜开发公司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每年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产品全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在新田,人们把东升村的脱贫致富之路称之为“东升模式”。

新田特别注重将贫困村的产业纳入全县的主导产业上来,将发展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起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

——建好“十”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打造东升蔬菜、新田大豆、林产工业、远鸿食用菌、百优特八月瓜、金盆油茶、温氏生猪、硒锶产业、陶岭辣椒、高档富硒大米产业园区。在新圩镇三占塘村实施的富锶矿泉水开发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矿泉水4.6万吨;以恒丰粮油和三箭农业为建设主体,依托园区富硒土壤资源,建立了10000亩的高档富硒大米生产基地,是省农委确定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可直接解决1200名贫困人口就业;金盆油茶产业园占地面积1.06万亩,金凤神油茶深加工工厂年产茶油400吨,产值1亿元,可带动贫困户310户,解决贫困劳动力1000人以上;国家林产工业示范园总产值达到了2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达10000个,直接带动脱贫人口3000余人;“陶岭三味辣椒”农旅结合示范园依托“陶岭三味辣椒”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打造集辣椒种植、加工、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于一体的高标准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开发剁辣椒、味香辣酱、香辣牛肉酱、香辣鱼仔等系列产品10余个,带动近2000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陶岭镇仁岗村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陶岭三味辣椒)示范村。

——扶持“百”家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企利益链接。安排709万元资金,扶持新型经营主体145个,共计带动2245户7857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103个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实现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截至目前,新田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已达650余家。同时,在全县103个贫困村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个贫困村发电站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4万元以上。目前,全县集体收入达到和超过5万元的村115个,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15个,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服务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扶持“千”名农村乡土专家,带领“万”户脱贫增收。一方面,新田县将扶贫与扶智、扶技相结合,县农业委分期分批对10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实现培训全覆盖,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的生产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全县培育1000名农村乡土专家,由县政府聘为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200元/人的专项经费,鼓励乡土专家带领贫困户脱贫。再则,加大产业直接奖扶力度,培育致富典型。

2017年,全县投入1060万元,对在家务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515户40274人进行产业直接扶持。2018年,按照《新田县2018年产业扶贫直接奖扶实施细则》,投入1230万元,对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予以直接帮扶。同时加强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全县230个行政村每村培育5名以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典型,共培育1150名产业脱贫典型,并给予每人奖扶1500-5000元。通过典型引路,提升带贫减贫效果,每名农村乡土专家和脱贫致富典型带领帮扶10户贫困户,可带领1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硒锶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依托农村淘宝、京东电商、1号店、绿湘网络等平台,2017年,全县完成农产品销售额3.5亿元,“醋水豆腐”“三味辣椒”、熟食等农产品畅销全国。

完善工作机制  巩固脱贫实效

“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要对全县103个贫困村逐一分析研究,做到每个村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2个致富门路,确保不留‘死角’。”县长秦山成表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关键在机制上要予以保障”。

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狠抓土地流转“一平台三体系”建设,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7.5万亩,涉及流转农户5万余户,其中贫困户2万余户。创新《湖南省新田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模式,发放327本、放贷3亿元,农地抵押贷款工作成效领跑全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整合涉农资金3亿多元,重点投入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按贫困户实际种养情况,直接对生产成本资金给予“以奖代扶”,对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实现产业资金帮扶全覆盖。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抽调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支持农(林)企业安排贫困农户就业。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坚持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争取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林产工业园、省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引进投资20亿元,建设成集商品贸易及展览展示、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健康休闲和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农批电商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将有效整合全县扶贫产业,开创新田农特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新格局。

健全产业服务机制,强化提质增效保障。引导成立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有效解决贫困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展精准培训。通过全省万名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等工程,组织以贫困户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陶岭三味辣椒”和“新田大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田五月黄”等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新田大豆”成功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公用品牌。新田县2017年被省政府评为“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创建成效明显的县区”。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代的新征途上,新田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产业扶贫的大道上迈出铿锵的步履,走出更广阔的天地,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确保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田贡献!


作者:黄诚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