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重磅关注永州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


【编者按】
图片

2024年6月22日出版的《湘声报》刊发《书写湘江源头绿色新答卷——永州市政协多形式民主监督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并就改善生态环境专顶民主监督工作专访市政协主席谢景林。全文如下:


书写湘江源头绿色新答卷——永州市政协多形式民主监督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一江清水,两岸锦绣,美丽永州俯拾皆景。

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境内湘江河段长515公里,超过湘江总里程的一半。作为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城市,湘江源头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生态和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更关系到全省生态环境大局。

一年多来,永州市政协坚持高位推动、突出重点、市县联动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助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永州各级政协委员在呵护湘江源头、保护“千年鸟道”、建设美好家园中,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开展视察监督、社会监督、协商监督、建言监督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主监督活动,用实干与担当书写湘江源头绿色发展新答卷。

2023年,永州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0位,创历史最佳。柳宗元笔下“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盛景,跨越千年,映现潇湘大地。

图片

永州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监督实效

永州市政协围绕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和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测评办法,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工作实效,着力解决一批生态环境问题,助力全市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以及重点领域环保问题解决。

在宁远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民主监督;在新田县调研生猪养殖地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东安县对垃圾填埋、紫水河治理工程开展现场视察活动;在永州经开区开展“倡导产业绿色转型 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活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按照“属地监督、市县联动、领导联点、督促落实”的原则,带领相关委室和委员,联动各县市区政协、乡镇党(工)委专职副书记以及政协专干开展监督。紧盯影响大气和水质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跟踪问效,推动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永州市政协积极搭建监督平台,首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委员工作室,成立了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民主监督”委员工作室、蓝山县“守护湘江源”特色委员工作室,让委员开展民主监督时有了“落脚点”。利用委员工作室平台,引导发动各级政协委员协调解决问题,助推全市生态环境改善。如,冷水滩区政协探索推进“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协作机制。

为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与政协云履职深度融合,与永州“快反135”、“你来拍 我来管”等工作有机结合,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可以通过“随手拍”的形式反映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委员云履职中心第一时间将问题派送至有关部门,及时助推问题解决。


图片

涔天河水库风景如画。








突出界别特色

汇聚工作合力

2023年9月25日,永州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决定,新增环境资源界别,成为全省首个设立环境资源界别的市州政协。

为助推民主监督活动出成效、出实效,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冲锋在前、挺膺出力。面对群众反映的市中心城区下河线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始终偏低,河西片区雨污管道错接、漏接,影响湘江水环境质量等问题,委员们充分发挥在水环境治理中的监督和助推作用,对中心城区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效果显著。

永州市政协加大对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的宣传,通过有奖举报、建一言献一策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社会监督,进一步推动专项民主监督走深走实。各级政协组织共同出力、同频共振,通过委员工作室线下平台和政协云线上平台双向发力,全面引导界别群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凝聚起群众关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共识和合力,推动永州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成为永州人的共识。

接下来,永州市政协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起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专项民主监督的工作合力。通过强化联动协作,积极探索建立与部门更加紧密、更加畅通的联动协同机制,提高监督质量,提升监督实效,使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和委员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压紧压实各项任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扩大民主监督成果,助力永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图片

永州市城区鸟瞰图。








守护湘江源头

共护一江碧水

我住湘江头,君住湘江尾,共饮湘江水。永州市蓝山县和岳阳市湘阴县分别处于湖南母亲河湘江首尾,一江之缘,共同守护湘江一湾清水。蓝山县政协在湘江源头成立了“守护湘江源”委员工作室,湘阴县政协成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委员工作室,首尾两端共同发力,组织政协委员共同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

2023年9月26日,蓝山县政协和湘阴县政协联合开展的“我爱母亲河 共护一江碧水”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活动,在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启动。两地政协委员来到湘江源水利保护区,沿着蜿蜒曲折的栈道一路前行,踏察湘江源头潇水河,认真察看河道水质和沿途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并对湘江源头水质进行检测。

蓝山县不仅地处湘江源头,也是南岭山脉腹地,是全省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之一,素有“千年鸟道”之称。为此,永州市政协、蓝山县政协将“爱鸟护鸟”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和保护湘江源的点睛之笔,围绕“擦亮‘千年鸟道’品牌,共建鸟语花香和谐家园”工作建言资政,开展民主监督。

依托湘江源头丰富的生态资源,蓝山县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型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湘江源—云冰山—蓝山谷—百叠岭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湘江源头成为快乐源头、幸福源头、宜居源头。


专访永州市政协主席谢景林,

让民主监督有温度有深度更有力度




“喊十句响亮口号比不过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一个生态环境具体问题。”近日,永州市政协主席谢景林接受政协融媒记者专访,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介绍经验、分享体会。

湖南政协融媒: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中,永州市政协进行了哪些探索?
谢景林:我们主要从平台、机制、队伍等方面积极探索。

搭建监督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资源界别,首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委员工作室,成立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民主监督”委员工作室、蓝山县“守护湘江源”特色委员工作室,让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成为深化委员工作室建设的首要履职主题。

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市县联动、领导联点、委员为主、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组织全市有关部门专门召开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重大问题关切会,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政协民主监督与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工作联动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委员云履职中心将委员和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时间转交有关部门解决,推动民主监督向常态常效转变。

打造监督队伍。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要求,组建由130多名人资环委干部和环境资源界别委员组成的专业队、3000多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组成的监督队、30多名专家学者和环保工作者组成的指导队、1100多名环境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队、300多名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副书记和政协专干组成的应急队,形成了全覆盖的监督体系。

湖南政协融媒:一年多来,永州市政协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取得了哪些成效?
谢景林:我们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动员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凝聚了“共抓大保护”的思想共识,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助推永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永州5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市中排第10位,“湘江源头”“千年鸟道”成为永州最靓丽的生态品牌。

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既解决一大批生态环境实际问题,又切实提升委员的监督能力,做到民主监督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更有力度。比如,通过开展“擦亮‘千年鸟道’品牌,建设鸟语花香和谐家园”调研监督活动,推动了《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等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湖南政协融媒:在市政协持续助推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中,您有何体会?
谢景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永州作为湘江源头,必须坚决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我主要有4个方面的体会:

务必要有政治担当。永州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抓实。务必要有务实精神。广大委员走遍了永州的大小山川河流,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切实可行,确保民主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务必要解决实际问题。始终关注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发挥政协优势,引导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00多个,实现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双提升。务必把握好政协性质定位。市、县政协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通过提案、建议案、调研报告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助推突出生态问题解决。

湖南政协融媒:永州市政协将如何深化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
谢景林: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需要常抓常新。我们将组织县市区政协和政协委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盯紧生态质量。围绕全市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优化、重点领域环保问题解决等核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制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监督计划和措施。

强化联动协作。积极探索监督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更加紧密、更加畅通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监督平台,实现监督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反馈。

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着力提升政协委员的专业素养和监督能力,使政协委员更加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更加准确地把握监督的重点和方向,为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 通讯员 周波

图片

湘声报6月22日第3版

作者: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 通讯员 周波    编辑:王妙婷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