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高人指点,多半心花怒放去,忧心失望归”——这略带调侃的说法,道出了鬼崽岭当下文旅开发、游客参观的尴尬。近日,道县政协委员邓宏华一份关于做好鬼崽岭祭祀遗址群开发利用的提案,让这个藏着千年秘密的地方再次站上风口,而当地文旅部门的积极回应,正让鬼崽岭祭祀遗址的“神秘”逐步走向“鲜活”。
鬼崽岭祭祀遗址位于道县田广洞村。该遗址有5000多尊石刻人像散落在古木之下,最早的距今已有一万年。从母系社会的哀思寄托到舜帝祭祀的虔诚表达,甚至还有“石像替罪”的民间习俗,被称作“南有鬼崽岭,北有兵马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神秘还不够,得让大家看得懂、玩得好!”邓宏华委员在提案里给出了一套“组合拳”。建议,进一步科学布局,分区规划项目设置,建设鬼崽岭祭祀文化区。明确定位,以“上古灵佑地,神秘鬼崽岭”为主题,将鬼崽岭打造成民间祭祀遗址文化旅游区。做好营销,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软件营销、节庆营销和网络营销等。
面对委员的“金点子”,道县文旅广电体育局迅速接招。出炉了《道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要把鬼崽岭祭祀遗址和周边的福岩洞、玉蟾岩遗址串成“中华文明探源”旅游轴,用元宇宙方式让游客“穿越”到上古时代。鬼崽岭祭祀遗址保护工作加速推进,加大文物巡查,加强石质文物保护勘察。按照规划,田广洞村和鬼崽岭祭祀遗址群将打造成“文化+旅游”的综合体:既能钻进古村看女书表演、住农家院,也能去农耕区体验“种五谷、采茶叶”的乐趣。最核心的鬼崽岭祭祀文化区,将建设完善喊泉、圣乐湖、还愿林等。
从政协委员的“金点子”到文旅部门的“实举措”,田广洞和鬼崽岭祭祀遗址正逐步揭开“神秘”面纱,将“绝美鲜活”面容展露在世人面前。
作者:胡首攀 编辑:何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