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全面投产送电!
绿电三千里,湘宁一线牵。全长1600余公里的“电力天路”——“宁电入湘”工程,汇聚风光电能,起于广袤沙漠,跨越山河城乡,一路向东,点亮潇湘热土。
作为全国首条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这项工程将“塞上江南”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鱼米之乡”。它的建成投产,不仅对推动宁夏资源优势转化、保障湖南电力稳定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挖掘“宁电入湘”工程背后的建设历程,以及湖南、宁夏两地政协组织的助推履职故事,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与宁夏政协办公厅华兴时报社联合策划推出特别报道——
《湘声报》专题版面。
《华兴时报》专题版面。
01
推动湖南更好实现“无感”用电
李勇(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湖南政协融媒:“宁电入湘”对湖南破解能源匮乏局面有何意义?
李勇:“宁电入湘”不仅解决了湖南短期电力紧缺问题,更通过跨区域绿电输送和能源结构优化,为湖南中长期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湖南作为中部工业和人口大省,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高峰期,本地能源供应长期面临结构性缺电压力。湖南2024年人均年用电量仅3614千瓦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7%,意味着湖南用电需求仍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宁电入湘”为湖南提供了稳定外电支援,湖南省的结构性缺电从“硬缺口”转向“弹性缺口”,除遇极端天气情况外,基本能够维持供需平衡,缺电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作为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宁电入湘”将大幅提高湖南电力供应的新能源占比,有效降低湖南对本地煤电的依赖,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800多万吨,助力湖南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通过“宁电入湘”与本地火电、水电、储能等协同调度,湖南将实现全社会“无感”用电,避免在需求侧采取限电措施。
湖南政协融媒:湖南在推进外电入湘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李勇:作为全省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湖南能源集团以能源“三问”为导向:聚焦“够不够”,以有效投资提升保障能力;破解“贵不贵”,以资源统筹降低用能成本;践行“绿不绿”,以创新驱动引领绿色转型。
我们将继续推进“宁电入湘”,其中宁夏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于7月底具备并网发电条件,二期150万千瓦光伏项目及50万千瓦风电项目将于今年启动建设,依托中衡直流等通道打造湖南自主掌握的能源“飞地”。
当前,湖南、新疆两省区大力推动“疆电入湘”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湖南能源集团将积极争取牵头配套电源基地建设,目前集团“疆电入湘”工作专班已进驻新疆,全面开展资源摸排、规划优化、预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
下一步,湖南能源集团将依托入湘特高压直流通道,在送端省份加大电源基地投资建设力度,为湖南引入更多绿色低价可控电力。
02
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宁夏力量
焦海波(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兴时报:“宁电入湘”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对宁夏、湖南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焦海波:“宁电入湘”工程作为宁夏继“宁电入鲁”“宁电入浙”之后的第三条电力外送通道,其全面建成投运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宁夏能源转型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利用到集约节约、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湖南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贡献宁夏力量。
从本地发展来看,“宁电入湘”工程将直接拉动宁夏及周边“沙戈荒”地区千亿级规模的风电、光伏项目投资,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在清洁转型方面,该通道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配套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含风电400万千瓦和光伏900万千瓦。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外送,每年能为湖南等中东部地区输送巨量清洁电力,既显著减少受端地区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让西部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宁夏经济发展弯道超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兴时报:作为电力信息产业领域的政协委员,如何以“宁电入湘”工程投产建设为契机,立足本职更好履职?
焦海波:我将从两个方面深耕履职,助力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提案建议与调研工作上,聚焦工程投运后的实际效能开展深度调研,重点关注通道新能源电量输送的稳定性、“沙戈荒”新能源开发与工程的协同机制,以及宁夏新能源产业链在工程带动下的延伸方向,形成有数据支撑、有实操建议的提案,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二是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带动界别群众深化对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的理解。通过组织行业座谈、走进新能源基地等方式,分享“宁电入湘”工程在促进清洁电力外送、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实践价值,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宁夏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让履职成果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 | 湖南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华兴时报记者 赵婵莉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