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环境、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科技创新型企业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成果转化难、融资渠道窄、人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认真解决。9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工商联主席张健:
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型民企参与“新基建”
国家支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新基建已然成为“六稳”“六保”的重要力量,必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在竞争性创新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具备先天优势,众多科创型民营企业加大新基建布局。
目前,科创型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还面临一些困难:一是门槛高,进入难;二是保护弱,顾虑多;三是技术少,人才缺。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创新的智力支持、开发能力有限。
为此,建议:
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措施。加快出台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市场准入的具体路径和办法。畅通民间投资进入渠道。可采取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打通和拓宽进入渠道。收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机会。
二要进一步保障要素服务。更加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交易成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保护合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贴近市场需求,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要进一步强化民企内功。科技型民企要把握好国家产业和政策导向,抓住国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支持民企平等参与的有利时机,坚定发展信心,提前谋划产业布局。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精准制定“网络+”“智慧+”“数字+”等科技战略。建立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科技创新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掌握核心产品和技术。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