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ETC门架上的射灯能让人瞬间变盲。”
“由于补光灯亮度过强,对夜间行车造成了干扰,有安全隐患。”
……
去年以来,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因需采集车辆特征信息及过车记录,高速ETC门架上安装了大量智能监测记录设备,门架上的补光灯也相应增多,不少驾驶员反映补光灯存在亮度过高的问题。
如何让ETC门架既能精准识别车辆信息,又不会导致夜间补光灯闪烁影响行车安全?近期,李桂楚、常琪、谢杰等省市县政协委员通过政协云提交了微建议。
这一系列建议被转交至“省长信箱”或相关部门办理。
“我们将进行全面排查核实,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现场及摄像机远程巡查等手段,组织相关单位开展ETC门架系统补光排查或调节。”针对委员们提出的微建议,省交通运输厅予以回复。
补光灯太刺眼,影响行车安全
据统计,湖南取消省界站项目共新建1156套ETC门架,设置位置主要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互通、枢纽互通及省界站附近。
“我省高速公路主线龙门架上设置的补光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速交警在门架上安装设置的车辆车牌抓拍系统,有射灯或补光灯;另一类是高速公路ETC车牌识别系统补光灯。”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补光灯大致分为常亮灯、频闪灯和爆闪灯三种。使用爆闪灯和频闪灯方式获取的车辆图片效果最优,但对司机影响最大,也是被诟病最多的方式。
“我曾在长韶娄高速行驶时遇到过一两次这样的情况,射灯光线很强,视线受到影响后,有几秒钟头晕眼花,完全看不清方向。”长沙市望城区政协委员谢杰告诉湘声报记者,他曾与其他委员进行过交流,发现不少人也有类似经历。
11月14日,谢杰通过政协云微建议栏目,呼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ETC门架上的射灯进行优化。
11月24日,省政协委员李桂楚通过政协云也提出微建议,提出规范设置高速公路电子屏广告灯和龙门架射灯,消除这一行车安全隐患。
省政协委员常琪则表示,不仅在高速公路上存在射灯光线过强的问题,在省道、市区道路也存在类似现象。“公路普及高清监控摄像系统,对社会治安管理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提出使用范围的约束条件,导致城市道路上也出现了这种情形。”
委员们建议,严格控制数量,科学调控灯光照射角度和高度,适当调弱灯光亮度,并对现已设置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优化灯光,展开排查或调节
针对委员们反映的情况,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进行了专题研究、排查核实。
“省交通运输厅工作人员与我进行了沟通,表示会实地勘测,重新进行技术勘定,在交通运输部规定的亮度范围内,进行灯光优化。”谢杰告诉湘声报记者。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ETC门架系统补光灯属于辅助抓拍设备,在夜间或外界条件光线不足时配合抓拍设备使用,保障抓拍图片细节的完整性,提升稽查工作效率。湖南对该设备的设计、安装及调试严格执行了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ETC门架系统技术要求》。该要求具体为:“不应使用脉冲式白光补光灯,以防止脉冲式白光补光灯在晚上引起驾驶人员瞬间致盲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减少光污染。补光灯应满足补光区域内光照度均匀、无暗区、无明显抖动。”
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处在回复中对灯光优化作了详细说明:一是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对比全省ETC门架识别率与补光灯亮度的关系,确定最合理的补光等亮度范围,在系统中排序选出亮度值较高和较低的ETC门架进行重点分析;二是开展现场巡查+摄像机远程巡查行动,筛查出全省补光亮度较高的ETC门架;三是针对筛选出的亮度值偏高的ETC门架,开展亮度调节实验,在满足交通运输部明确的亮度范围和车牌识别率前提下,合理选择亮度下限值,并统一调节其他ETC门架补光灯亮度,以降低和缓解光线过强问题。
各地委员关注道路强光
近年来,因为交通道路电子取证设备造成的光污染事故和投诉不断增多,全国许多地方的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等多种形式提出了意见建议。
今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进通过提案建议,公安、交通、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联动起来,对发现可能影响驾驶员视线的补光设备进行联合监管。
对道路电子监控灯的使用,不少委员认为可以从技术上进一步优化,马进提出“可以更多地采用弱光摄像头监控设备”。
今年1月,上海市政协委员章毅在《关于解决道路上方违章监控探头补光灯过亮问题的建议》中提出,针对现有技术水平,在综合考量监控摄像头的性能指标后,应重新评估有关补光灯亮度的必要标准及补光方式;此外,可研究推广车联网系统,使用其他信息化管理手段,辅助进行道路监控和城市管理,降低各类补光灯的设置需求。
“监控灯的技术有很多种类,其中强光补光是一种较传统的老技术。相关部门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非强光补光设备,进行技术和产品优化。”常琪建议。
文|湘声报记者 陈尽美 通讯员 蒋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