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龙:把握发展主旋律,增加道地药材被需求量 | 国医湘声·议堂

  湖南道地药材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把握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为发展服务,创新是为了寻找发展新动能,目标最终还是落在发展上。发展湖南道地药材,除了要做优产品的质量、做大产品的数量,最重要的是增加湖南道地药材的被需求量。围绕需求量,我认为,基础研究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应用拓广是出路。

  要做深做实基础研究。首先要讲清楚“湘九味”的特点和优势,湖南的黄精为什么比其他省份的好,物质基础、饮片品质、临床疗效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深度研究挖掘“湘九味”的综合价值,发挥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效用的优势,物尽其用;再者要探索验证类似山银花对金银花的替代研究,金银花露可以做凉茶,山银花露未必就不行。

  要做精做准人才培养。中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处方。山东的医生通常不处方山银花,但是从湖南毕业的学生,回到山东可能处方山银花;马来西亚人很少用中药,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可能推广九芝堂的六味地黄丸。

  要拓宽拓广产品的新应用。“湘九味”中至少有5味是药食两用品种,食品应用由于不受医生处方限制,食用潜力其实比药用更大。比如,玉竹药用很少,最大的市场是广东和东南亚,他们日常用来煲汤;茯苓用来做成饼干,口感酥脆还可祛湿。如果山银花露、黄精茶都像王老吉一样家喻户晓,那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文字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