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创新是推动莓茶产业发展的唯一密码 | 国医湘声·议堂

  莓茶,是我国境内一种活性成分独特、应用价值高的特有类茶植物,是张家界土家族、苗族常用药之一。张家界莓茶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综合产值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莓茶主产区。早在2009年莓茶就已进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这对莓茶产业发展至医药卫生领域打下了基础。

  一株看似不起眼的显齿蛇葡萄,正悄然撬动一个千亿产业。创新是这片叶子保持活力的唯一密码,要推动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建立种质资源圃。好的品种是莓茶好产品的前提和莓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应收集全国显齿蛇葡萄植物基源,建立群内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培育优势品种,特别是结合太空育种等途径,优育优良无性系,扩育新品种。

  开辟莓茶研发新通道。现有莓茶产品线仍有待丰富,相关企业应与高等学府及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莓茶系列产品和衍生产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

  制定莓茶系列标准。现有莓茶相关标准较少,标准推广力度不够,应组织技术团队制定莓茶方面的标准,对莓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如种植、采集、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推进将企业标准提升到行业标准,最后上升到国家标准。

  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园。按有机茶种植标准,利用张家界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打造特色农旅融合示范园,发展康养休闲度假,提高莓茶产业附加值。

  文字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