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昆:烽火岁月里的赤诚忠魂
“我真是欲回不能……我乃是一个前途远大的革命者,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而为人类幸福与解放向前奋斗。”1940年,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周子昆得知妹妹因贫病而亡、母亲患肺病垂危之时,在饱含血泪的家书中,倾诉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他内心的深情独白,更是其波澜壮阔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淬火成钢:从迷茫青年到坚定战士
1901年,祖籍湖南的周子昆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丧父,在外祖母的资助下完成学业 。1920年,为生活所迫,他投身旧桂系军阀部队,却目睹了旧军阀的腐败无能 。随后,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并被调到中共所掌握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洗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北伐战争爆发后,周子昆所在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部队,一路披荆斩棘。周子昆在智取汀泗桥、勇克贺胜桥、直捣武汉三镇等战役中身先士卒,凭借出色的表现从排长逐步晋升为营长,他的革命信念也在战火的淬炼中愈发坚定。
信仰如磐:危难之际的忠诚抉择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周子昆率领部队占领德安保地,准备迎击叛变革命的张发奎、李汉魂。他斩钉截铁地对全营指战员说:“张发奎、李汉魂以前是我们的上级,也曾为革命出过力,但他们现在已叛变革命,成为人民的敌人。在革命转变的紧急关头,我们不能有半点的犹豫,要把枪口对准他们。”
南昌起义失利后,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受敌人围攻,损失惨重,士气低落,不少人对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1927年10月23日晚,朱德和陈毅在赣南安远县天心圩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朱德看着眼前疲惫却又带着迷茫的战士们,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遭受了挫折,但是革命的火种不会熄灭。现在,我要明确地告诉大家,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接着说:“我们当前的处境确实艰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而战斗,我们要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坚持下去。”
周子昆听罢受到极大的鼓舞,仿佛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当时周子昆手臂负了重伤,如果他想退缩,完全可以因伤离队,但是他坚定地挺身而出:“我们二营全体指战员愿跟朱军长战斗到底,革命不成功,决不回家!”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在革命低潮的危急关头,对稳定军心、保存革命火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私奉献:为红军壮大倾尽全力
到达井冈山后,周子昆历任多职,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凭借卓越战功荣获二等红星奖章。1930年,周子昆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肩负起培育红军骨干的重任。在教导队,他精心备课,将丰富的实战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从游击战术到阵地攻防,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在训练场上,他总是亲自示范刺杀、射击等军事技能,对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要求。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红军骨干从教导队走出,成为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的中坚力量,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周子昆拖着曾三次负伤且患有肺结核的病体,率领红九军团二十二师担任后卫任务。在长征途中,部队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频繁且异常艰苦,部队损失惨重。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却企图将责任归咎于周子昆,幸得毛泽东挺身而出为其解围。面对这样的波折,周子昆没有丝毫怨言。到达陕北后,周子昆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即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中枢指挥工作中,日夜调配兵力、谋划战略,为红军的作战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艰苦垂范:青山深处的赤诚绝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子昆积极投身新四军的组建工作,任副参谋长、教导总队总队长等职务。他力主正规化建设,制定规章制度,尤为重视思想作风建设。面对部队中滋生的享乐苗头,他严厉批评讲阔气、图排场、提过高生活要求等不良倾向,耐心告诫官兵:“不要和国民党军比生活,而要比作战本领,比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他自己也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袜,吃着糙米野菜。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周子昆协助叶挺指挥部队浴血奋战七昼夜,在弹尽粮绝、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与项英等突出重围,隐蔽于赤坑山蜜蜂洞。在困境中,他嚼草根、饮雨水,用坚定的信念鼓舞着同志们,最终却不幸遭叛徒杀害,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从北伐的烽火硝烟到南昌起义的艰难抉择,从中央苏区的英勇奋战到长征途中的无私坚守,再到抗日战场的舍生忘死,周子昆用一生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仰。他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是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文 | 湖南烈士公园管理处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