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云:“小厕所”如何改出苗乡侗寨“大民生”?丨委员问答

人物名片: 
罗秋云:省政协委员,怀化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

时针拨回到1932年。

面对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中国,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鲁迅、林语堂、胡适等140余位国人,发表了244个“梦想”。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话,最为简短有力:“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这场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会议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厕所,浓缩成了一个度量文明的鲜明符号,而“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宽广。

“小厕所,大民生”。1月14日,在湖南省政协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怀化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罗秋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透过“厕所革命”这扇窗,靖州县探索出了一条后发展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径。

问答委员

《文史博览·人物》(以下简称“人物”):自从开展“厕所革命”以来,靖州县“厕改”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罗秋云:近年来,靖州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文明工程。4年来,总共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57个,完成户用厕所改(新)建1万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一副美丽宜居的苗乡侗寨新画卷正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人物:您提到过“小厕所,大民生”,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而靖州县又是如何实践的?

罗秋云:“厕所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重点民生工作,他多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后发展地区解决民生问题,既要面向群众,解决群众的“痛点”;也要依靠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于是在推进靖州县“厕所革命”中,我们坚持强化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把推进厕改的过程变成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群众自建和委托代建相结合的厕改方式;坚持把厕改工作与树新风、除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引导群众真心支持和参与。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使群众从“一边看”转变为“一起干”,有效形成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强大动力和创造力。

人物:在您看来,靖州县探索出的关于后发展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径,有何独特之处?

罗秋云: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在“厕改”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就是因地制宜。因为后发展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区,千家万户,各不相同,如果不考虑各地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用一种方法、一个模式、一套方案,是不可能落实好工作的。

所以根据村组、团寨地理区位、人口、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我们构建了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的梯次培育体系,重点围绕国省道沿线和民俗特色集聚区,推进示范村、示范带和示范片建设,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一盘棋”推进。还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苗侗民俗,科学准确把握村庄的多样性,充分考虑村庄的差异性,按照宜旱则旱厕、宜水则水厕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推进农村厕改,实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各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人物:您认为“厕所革命”在民生改善这个“大主题”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罗秋云:后发展地区的民生改善虽是一项具体工作,但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搞好统筹、整体推进。在推进“厕所革命”中,我们坚持与脱贫攻坚、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美丽村居建设等相衔接,统筹抓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增强了人居环境改善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抓好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形成“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实践告诉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百姓的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挂在心上”的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作出新的贡献。

文丨《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周欢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