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新时代乡村振兴 | 常硕其:树牢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崇尚节约粮食之风

编者按:

根据全国政协的安排,“全国政协书院”读书活动将湖南省政协作为首批联动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试点单位。湖南省政协开展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由湖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指导,政协云、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联合推出“院士·专家说 | 新时代乡村振兴”系列。


树牢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崇尚节约粮食之风,绝非杞人忧天。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指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从事杂交水稻高产机理研究,据常硕其介绍,2019年湖南粮食播种面积6924万亩、产量595亿斤,粮食面积和产量排名均居全国第10位,实现了稳面积、稳产量的“两稳”目标。

以袁隆平院士团队为首的超级杂交稻超高产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超级杂交稻(一季稻)向18吨/公顷(1200公斤/亩),双季稻(早、晚)向22.5吨/公顷迈进,耐盐碱水稻在0.6%-0.8% 海水浓度或在土壤pH值9.0条件下,实现300公斤/亩。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常硕其认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家庭和学校、社会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粮食必要性。与此同时,应在全社会加强节约粮食工作,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和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专家说

提高粮食产量,

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要保证十四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提高粮食的单产。提高粮食产量,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地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杂交水稻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也就是说,在“藏粮于地”上要做较多的工作。

众所周知,粮食生产不仅仅靠肥料,还要靠土壤、耕地。耕地是一个很大的库,把这个“库”培育好了,不但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同时还可以让养分减少流失,保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良种、良法、良田、良态

袁隆平院士提出了“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四良”栽培战略。

种子是现代种业的“芯片”,种子是很关键的。栽培方法也要跟进,要根据现在的品种的特点进行定量精准的栽培。同时,良田也非常重要,要把土壤保持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委员读书

策划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文|《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陈汝菡

视频|贺彦 晏振宇

设计 | 彭鹏 高杉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