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不仅承载着治病救人的使命,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真正做好中医馆,既要传承千年智慧,又要适应现代需求。
首先,要坚守中医特色与优势。一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所有诊疗活动严格遵循中医理论,强调中医辨证思维、个性化治疗。
二是发挥独特疗法优势。内治,旨在精研经方、时方,提升中药饮片、膏、丹、丸、散等内服制剂的效果和便捷性;外治,旨在大力推广并精进针灸、推拿、正骨、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等非药物疗法,突出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治未病,旨在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贯穿始终,提供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四季养生、情志调摄、食疗指导等特色服务。
三要采用药材地道,炮制规范。建立严格的药材采购、验收、储存制度,确保药材质量道地、安全有效。重视传统炮制工艺,保证药效。有条件可建立自己的小规模炮制坊或与信誉好的炮制基地深度合作。建立药材溯源体系,让患者放心。
四要传承名医经验。吸引、培养并留住高水平中医师(尤其是名老中医),系统整理、传承和应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为医馆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其次,要大医精诚、医德为先,要有仁心仁术。
最后,中医馆的创新与拓展,一方面,要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根据馆内医师特长和当地需求,打造1至2个优势突出的特色专科,如中医儿科、妇科、骨伤科、脾胃病科、皮肤科、肿瘤康复科等,形成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开展医养结合社区服务,探索与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合作,提供上门诊疗、健康讲座养生功法教学,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服务,扩大服务半径和影响力。此外,要搭建“互联网+中医”,建立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提供预约挂号、轻症、复诊等在线咨询、健康科普、医馆动态等信息。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专业、靠谱的中医药科普,传播正确养生知识,吸引年轻群体。
文字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唐静婷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