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近日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62岁的蓝山县政协委员唐盛利上榜。网名“蓝山三哥”的唐盛利,从下岗工人到“护鸟达人”,从摄影爱好者到生态保护者,用12年时间在南岭的崇山峻岭间写下了一段护鸟传奇。
蓝山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位于候鸟南北迁徙的“千年鸟道”上。过去,这里有40余座“打鸟岭”,山民曾以猎杀候鸟为生。2013年,当唐盛利第一次背着相机上山制止打鸟时,迎接他的是质疑与嘲讽。“那时村民觉得我多管闲事。”唐盛利回忆,正是这份“多管闲事”,让他看到了候鸟迁徙背后的生态链。
正是这年,在朋友的邀请下,唐盛利加入湖南省护鸟营,并成立了“湘江源候鸟守护站”。从此,他的生活变成了“双轨制”:白天,深入山林记录百鸟的生存状态;夜晚,与志愿者们打着手电巡逻,劝阻非法捕鸟行为。护鸟之路充满危险,夜间山路湿滑,他曾多次险些从高处坠落。有时还需面对打鸟人的威胁,但他仍坚守在护鸟一线。
2016年,唐盛利推动建立的“省级护鸟营-县级护鸟营-村级护鸟队-候鸟守护者”四级联动模式被纳入省生态保护体系。通过持续宣传和相关部门的执法行动,爱鸟护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多个村庄将护鸟写入村规民约,曾经的“打鸟岭”变为“护鸟岭”,捕杀候鸟的“鬼门关”变成了观鸟平台。
在护鸟过程中,唐盛利发现蓝山县没有系统的鸟类图谱。2017年,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决定填补这一空白。此前,他花8000元购买了第一台相机,但因技术生疏,拍出的大多是废片。妻子默默拿出积蓄支持他升级设备。此后,他陆续投入10万余元,让自己从一名摄影“菜鸟”蜕变成专业拍鸟人。他曾在同一地点连续守候3年拍摄“三宝鸟”,先后两次捕捉到曾被认为已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的身影……拍摄过程有过艰难,也有欣慰,如今这本收录120余种鸟类的图谱已成功完成,并免费捐赠给全县学校、乡镇和企事业单位。
在今年第44个“爱鸟周”期间,唐盛利和蓝山县政协农业和环境资源界委员一道组织志愿者,在全县各乡镇开展爱鸟护鸟活动。诸如此类的爱鸟护鸟活动,他每年要组织参与几十场。如今,蓝山县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已连续3年实现候鸟迁徙期“零打鸟”记录。
唐盛利的书柜里,放满了获得的各项荣誉:湖南省鸟类保护优秀志愿者、湖湘好网民“道德新风奖”、湖南省护鸟营十周年“突出贡献奖”……2024年,他同时获得“湖南好人”和“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称号。
面对荣誉,这位朴素的护鸟人始终保持谦虚:“这些奖杯属于凌晨4点陪我上山的志愿者,属于放下打鸟竹竿的老乡,属于指着画册认鸟的孩子们。愿我们抬头所见,永远是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的翅膀。”
作者:廖锦兰 刘健鹏 编辑: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