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和保障 ——河北省政协调研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小记

记者 高新国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菜篮子”产品大省。同时,也是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

水和地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因素,确保将水引到农田,才能为农业丰产增收提供基本保障。今年,河北省政协将“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和保障”确定为年度专题协商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走访有关厅局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实地进行调研。

河北共有1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76处,有效灌溉面积1360万亩,在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月28日,调研组到省水利厅调研,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就灌区节水改造、运行管护等进行交流。调研组建议:要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主体,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拓宽运行维护经费渠道;探索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农田水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灌溉水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底,河北累计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52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7.8%,是全省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建议统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7日,调研组到省农业农村厅调研了解情况后,提出要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技术措施,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地方责任,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农田建设标准,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灌区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如何?4月25日,调研组到邯郸市磁县、临漳县调研,考察漳滏河灌区三里屯枢纽工程、黄辛庄枢纽工程和附近的高标准农田,并与邯郸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是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基石。”调研组认为,要继续完善灌区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运行维护资金,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渠系工程完发率,为建成现代化灌区打下基础;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制定水价,完善水费收缴制度,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对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搭建智慧灌区应用系统及综合管理云平台。

为学习先进经验,调研组还赴相关省份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情况,摸透实际情况,为开展高质量专题协商做足准备,确保为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