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陶瓷产品大市场 搭建陶瓷销售新平台
——李新委员的发言
“千年瓷都·五彩醴陵”是我们的城市名片,但醴陵现有的陶瓷销售市场,与醴陵“中国陶瓷之都”的定位不相适应,与国际国内消费需求多元化、高端化、定制化发展趋势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
一、缺少规模化的陶瓷市场。城区范围内没有规模化、细分类的陶瓷市场,外地游客到醴陵经常面临“要去哪里买瓷器”的困惑。没有陶瓷批发市场,企业订单基本是与客户点对点对接;现有陶瓷烟花大市场,主要销售景德镇、潮州等地的日用陶瓷和卫浴陶瓷;红官窑、陶润会等知名企业内设展厅,展览销售;1915特色街区、会展中心、瓷谷等地有陶瓷的展销点,但产品分类不清晰、定位不准确,消费者知之甚少。
二、缺少规范化的定价体系。醴陵陶瓷,特别是釉下五彩瓷,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价体系,价格参差不齐。兰草的常委杯在不同的厂家门店,价格从500多到50元都有;各级各类大师的作品,从几千、上万到十万、百万者皆有,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现在正火的“捡陶瓷”活动,虽给醴陵带来了人气流量,但1元、5元、10元的价格,很容易给人留下醴陵炻瓷产品“廉价”的印象,长此以往,炻瓷产品进军国内市场可能陷入卖次品的“柠檬市场”境地。
三、缺少创意性的陶瓷产品。当前我市的陶瓷销售市场,无论是釉下五彩艺术瓷,还是炻瓷,以餐具、茶具、花瓶等类型的产品居多,同质化严重。除“五一”和瓷博会期间开设的“淘淘集市”,没有类似景德镇陶溪川的相对固定的、专门针对学生或者外地来醴创作人员的创意陶瓷市场,陶瓷产品缺乏新意,对消费者,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缺少吸引力。
四、缺少创新性的营销模式。我市的陶瓷销售更多是依赖实体门店、展销会等传统模式获取订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电商直播等数字经济的利用率较低,没有把握线上线下协同、内外贸易联动、跨界融合等新型营销趋势。2022年醴陵陶瓷产业年产值超781亿元,陶瓷电商销售规模不足20亿元,占比2.3%,陶瓷电商企业仅有200多家。而景德镇陶瓷产业年产值665亿元,陶瓷电商销售额达200亿元,占比30.1%,有陶瓷电商企业8000多家。由此可见,醴陵陶瓷市场创新营销模式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此,建议:
一、以资源整合优化陶瓷市场布局。立足陶瓷烟花大市场、陶瓷会展中心、1915街区、瓷器口等市场,精准定位,从营销模式上,打造陶瓷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商市场;从产品类型上,细分为日用陶瓷市场、艺术陶瓷市场、研学陶瓷市场、园区陶瓷市场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光、群力等老旧厂区,定期举办“淘淘集市”等活动,着力打造仿古陶瓷、创意陶瓷等市场。通过开展艺术交流、展览展销、创意比赛等活动,配套交通物流、餐饮娱乐、文化体验等元素,让陶瓷市场更具便利性、文化性、创造性。
二、以规范管理打造陶瓷市场品牌。以构建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公平交易机制为核心,按产品价格区间对产品或店面进行分区,规范各类陶瓷市场价格、质量管理。要讲好釉下五彩瓷的故事,讲清制作工艺流程,使市民游客了解价高的道理,价低的理由。同时,加强对陶瓷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等行为的打击处理力度,以规范的管理、透明的价格优化市场交易环境,打造醴陵陶瓷市场品牌。
三、以用户需求引领陶瓷产品升级。从用户需求出发,将陶瓷艺术与现代化的实用性、创意性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日常需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企业、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高端定制,如有重大意义的出生纪念瓷、成人礼品瓷、结婚纪念瓷、传世家瓷等,象征荣誉的奖杯奖品,代表企业文化的办公用瓷等,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以数字化促进营销模式创新。推进“陶瓷商品市场+互联网”创新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和商户开辟网络分销、移动电商、网红微商等电商交易新模式,提升线下商品集散、消费体验、物流配送等功能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与抖音平台对接,以抖音直播平台为核心,构建产业带,获取抖音官方线上流量扶持,吸引商家入驻到产业带基地中,为醴陵陶瓷生产销售商家、品牌和主播提供专业服务,助推醴陵陶瓷核心产业带区域形成优质货源上翻、主播赋能、商家培训、活动落地等直播生态闭环。
作者:李新 编辑: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