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顺势而为 助推醴陵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机遇  顺势而为

助推醴陵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赖媛委员的发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是醴陵的传统产业、富民产业和文化产业。我市现有生产企业176家,生产线超500经营公司62家,上下游从业人员近15万人,2023年总产值约211亿元,税收2.6亿元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引发了热议。面对文化自信崛起、群众呼声高涨和全面禁燃不合法的多重利好,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应当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们建议:

一、政府做好围墙外的事

(一)加快平台建设步伐。加速推动花炮物流国际港建设。建议加快项目一期建设,在现有施工方案全力推进的基础上,改变二期建设模式,包括采取融资租赁、出租运营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补齐花炮产业链仓储物流短板。全力打造湘赣边花炮商贸交流中心。该课题已经市政协常委会议协商并形成建议案,王利波书记已作重要批示,刘新华市长召开了政府常委会专题研究。下一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尽快将湘赣边花炮商贸交流中心的蓝图落到实地。同时,建议以19届国际烟花论坛为契机,打造一个定期的全球花炮专业展,让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成为醴陵的特色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议恢复醴陵市烟花爆竹研究所,整合研发力量,形成烟花爆竹创新研发联合体;尽快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吸引、撬动社会资本,以资本赋能醴陵花炮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设燃放试验和余废料处理中心。新的饮用水国标出台,对行业影响巨大。目前建立沉淀池的方法虽让企业恢复了生产,但余废料如何销毁仍是问题,且我市缺乏企业创新试验所需安全系数高的场地。建议引进专业处理企业,建设燃放试验和余废料处理中心,为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三)强化区域品牌融合。凸显醴陵花炮特色。与其他主产区相比,醴陵的优势在于爆竹和烟花小产品:爆竹产值占比高达60-70%,建议塑造好爆竹在醴陵的特色之路;同时将烟花燃放场景拓展到家族聚会、求婚、生日宴会等私人定制燃放,结合陶子湖、醴陵瓷谷、一江两岸等网红打卡景点潮玩烟花。深入挖掘产业文化载体作用,探索花炮+”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产品软实力。扩大醴陵花炮朋友圈。努力将每位醴陵人变为产业的宣传员,特别是加强与异地乡贤和地方商协会的联系,将他们的优质圈子变成醴陵花炮的朋友圈,让醴陵花炮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二、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

一要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越是形势好,越要重视安全。各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抵制非法生产,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要不断提升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市花炮行业的痛点,2023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烟花爆竹抽查检验中,我市产品不合格率达到了30%。各企业应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提升消费者信心。三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随着时代进步,安全和环保成为花炮行业的最大课题。鼓励骨干企业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环保的微烟甚至无烟产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花炮产业的观念。四要打造各具特色的花炮品牌。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市花炮总商会作为行业协会,应加大力度规范行业行为、整合行业资源、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建议市花炮总商会在地方行业标准制定、城市烟花规范引领、烟花小屋设置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支持、花炮产业延链补链、产业人才提质培训、协会会员单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醴陵烟花爆竹行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架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坚持安全环保、发挥特色优势、赋能品牌价值、联动文旅融合,多措并举,把握住全国各地逐渐解禁出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机遇,乘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东风,为醴陵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醴陵篇章赓续前行!

 

作者:赖媛    编辑:郑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