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中国陶瓷谷”世界品牌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吕梦洁委员的发言
“中国陶瓷谷”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包括图兰朵酒店、国际会展中心、“1915”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瓷器口、陶子湖、釉下五彩城、总部经济园等20余个子项目。近年来,醴陵致力于将“中国陶瓷谷”打造成国内外独树一帜,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的城市地标和产业名片。特别是2023年,在炒粉节、捡瓷、“国彩醴陵”实景剧等活动的推动下,“中国陶瓷谷”游人如织,人气爆满。在纷繁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中国陶瓷谷”聚集的还是讲醴陵话的本地人居多,“捡瓷”后真正购买者寥寥无几,瓷器口、陶子湖“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不齐,国际会展中心展会之余门可罗雀,“1915”文化特色街区冷冷清清。“中国陶瓷谷”仍然存在开发利用度不高,聚集效应还不够强的问题:一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大。目前,以“谷”为主体的招商入园理念还未形成,以“谷”为载体的政策洼地还没有构筑。二是商业经营理念不强。“中国陶瓷谷”还没有作为一个商业主体在经营上有具体举措,以“谷”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购买转化力度不强。除去特定节日活动开展了相关活动引流外,未深入挖掘周边特色进行报道,形成引流之势。三是协调指挥合力不够。“中国陶瓷谷”核心片区内各单元体分属不同的部门和企业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组织机构,日常经营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为此,建议:
一、坚定信心,把打造世界级品牌作为推动“中国陶瓷谷”发展的首要目标
一要进一步理清主体概念。规划“中国陶瓷谷”边界、明确其范围;不任意“虚化”陶瓷谷,不随意增加其内涵和负担,明确其发展定位。二要进一步实施品牌创新工程。统一规范“中国陶瓷谷”商标的形象设计和使用要求,建设“中国陶瓷谷”官方网站、官方抖音、视觉标识系统。鼓励骨干龙头企业、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联合组建“中国陶瓷谷”品牌联盟,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健全品牌保护体系,共同维护品牌的美誉度。三要进一步推进升级改造工程。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旅游景点景区升级改造,完善景点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和“中国陶瓷谷”旅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切实提升“中国陶瓷谷”接待服务能力。
二、坚定思想,把统一策划布局作为推动“中国陶瓷谷”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是统筹规划整体发展布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融合醴陵本土文化,构建与强化“中国陶瓷谷”的统一管理与服务职能,以整合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修订并实施“中国陶瓷谷”发展规划方案。二是组建“中国陶瓷谷”联合指挥中心。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整合经济开发区、会展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联合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创新生产要素配置体制和机制,统筹研究陶瓷谷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三是发展核心区域经济。主动引导全市资源要素向核心区聚集,统筹兼顾核心区内各单元主体的发展,妥善解决好当前瓷器口、1915文化街区撤商、撤展的问题,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力度推动瓷谷片区的再出发。
三、坚定行动,把整合“政行校企”资源作为推动“中国陶瓷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大力研究构建“中国陶瓷谷”招商政策洼地的方法和路径,引导优秀企业、优质经营主体落户。出台“醴漂”奖补政策,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咖驻场;学习景德镇“陶溪川”招商政策,创新青年就业发展路径。二是实施多元化发展措施。健全服务功能,充分利用1915特色街区大师工作室、行业协会、民主党派等资源打造综合平台。成立由“谷”内企业、街区、展馆、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是实施精准宣传策略。注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互动推广与营销,有效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中国陶瓷谷”地广人稀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影视基地、休闲康养基地及其他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新引进企业和新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加大引流。
作者:吕梦洁 编辑: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