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推广创新经验,打造精品履职品牌,推动全市政协组织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激发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界别和委员的履职热情和工作活力,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市政协面向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比创新、求实效、展风采”履职创新优秀案例汇报展出活动。27名来自不同界别和各县(市)区政协的委员和委员工作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彩展示,现择优予以展播。
九三学社界:立足岗位 洞彻方圆
汇报人:易戴日
我是来自九三学社湘潭市委员会的易戴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立足岗位,洞彻方圆”。“有实力做科研的人为什么不愿意申请科研项目?”常年身处科研一线的肖冬梅越来越感觉到,近些年科研经费的管理“有点问题”。她也时常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科研经费管理得太细,项目一下来,搞科研的就成搞会计的了”。
的确,按照当时我省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劳务费用只能付给没有工资收入的人。但实际上,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往往难以参与主要的研究任务;而能申请科研项目、参与研究任务的人通常有工资收入。这样一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仅未能调动积极性,还让管理人员疲于应付,研发人员望而生畏,搞科研项目似乎成了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久而久之,多是副教授以下的研究人员为了评职称、评奖项才申请科研项目,而许多有价值的项目却不得不搁置了。
肖冬梅深感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若是广大科研人员搞起科研来束手束脚,科技创新发展必然受到掣肘。于是她从身边同事入手,开始留心日常聊天和专业交流,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洞察这个现象的本质。她发现,当时制度是以行政思维模式来管理科研经费,无法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价值。找到症结后,她立即着手搜集各类资料,查阅整理政策文件,精心打磨形成了提案——《实行全省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交给了省政协全会。提案所涉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既是科研人员的痛点、是科技创新的堵点,也是行政部门的盲点,所以一经提交就受到了省科技厅的高度重视,表示将改革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并组织成立了课题组,请肖冬梅任课题组组长。
在后续调研的过程中,肖冬梅发现,跟已完成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省份相比,我省的项目资金管理政策过于保守,在控制要点上过于僵化。于是课题组广泛收集科研人员的诉求,对相关立法和政策进行全文本分析,经过反复论证,陆续形成了超过10万字的阶段性调研报告以及改革实施意见的草案,其中大部分意见被纳入湖南省《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至此,“做科研的人不愿申请科研项目”的怪圈终于被打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提案就落地生效,肖冬梅深有感触地说“能够通过政协平台,将自己对行业的思考和建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制度,回应全省科研工作人员的热切关注,我觉得很荣幸。”
从习以为常的困扰和同事间的小小的抱怨,到事关行业发展的重点提案,这其中蕴含的是肖冬梅的履职智慧。她总向身边人提到,参政履职要立足岗位。那什么是立足岗位?一些人认为岗位彰显了我们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一些人认为岗位标志了我们身处的位置,我们藉此来传达问题。但在她看来,岗位赋予了我们旁人所没有的视角,我们应该在这个独特的视野中发现问题。搞科研的能看到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搞工程的就能看到工程经费管理的问题,当老师的能看到课程规划的问题,当司机的就能看到道路规划的问题。这些都是其他岗位看不真切的问题,是看到了也摸不清症结的问题。但对于身处这个岗位的我们来说,它们是漂浮的空气,也是脚下的土地,它们随意堆砌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里,见怪不怪。而这些我们见怪不怪的问题,恰恰是行业中牵涉最广、纠葛最深的问题,也是最值得探讨的课题。
之后,肖冬梅主委又依托政协平台,立足自身岗位,发现了许多现实问题,陆续提出了关于发展大数据产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提案,牵头起草《湖南省网信条例》《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不断将专业意见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九三学社界别委员们,也在她“立足岗位,求真务实”的理念引领下,以眼前事为切入点,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在各自岗位上散发出点点萤火,为湘潭乃至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热。
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