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们的政协----参政建言二十年

参政建言二十年

何水生

 

1992年12月,正逢临湘撤县设市之际,我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岗位调入县政协,并当选为政协临湘市第四届委员会主席,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又连任政协临湘市第五届委员会主席,主持临湘政协工作长达十年。那时,我正当年富力强,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了政协主席这个新的工作岗位,积极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我从纷繁忙碌的常务副县长岗位调进政协机关,角色的转换,首先得调整自己的心态。起初,由于对政协工作不十分熟悉,认为工作岗位不同了,可以清闲了。接下来的工作实践,证明我的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通过多次参加湖南省、岳阳市几级政协会议,通过对中央、省有关加强政协工作的文件、指示及政协章程的学习,逐步认识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一门大学问,对自己来说更是一个新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作了一些调查,开了不少小型座谈会,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政协每年有一次全会,委员们的提案近100件,会议中有议政发言,闭幕时大会还有建议案提交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这些都要有一定的质量。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会前要多走访、多调查、多征求意见,会后要研究、要督办、要落实。

我深知,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知情知政,才能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在要害处。为了加大参政议政的力度,增强参政议政的全局性,让政协委员们了解全面,我们选择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符合总体规划和宏观决策要求的课题,编写调查纲目,组织委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如在1994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一时想抓又难以集中力量抓好的难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10多次专题调研,大大增强了参政议政的针对性。是年6月,针对我市有的地方严重存在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为了维护《土地管理法》的权威性,我特邀市人大、市国土局组成了联合视察调査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土地行政执法视察与调查,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了《关于土地行政执法情况的视察报告》,指出了国土行政执法上的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5条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政协建议,并颁发了市政府(1994)24号文件《关于依法査处城镇城乡结合部和公路两旁土地违法行为的若干意见》,扎扎实实开展了土地行政执法的三个集中整治行动,不仅査处了多起违法用地案件,而且产生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应。

与此同时,我率先示范,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并认真撰写调研文章。一些有份量的文章还被上级报刊杂志采用。如《深入调查研究加大参政议政力度》载入政协湖南省委主办的《同力》杂志1995年第4期。《协会在计生工作中的作用》载入《同力》杂志1996年第11、12期合刊。《困惑与出路》载入政协湖南省委主办的《湘声报》2001年1月9日第三版,并特地加上了编者按:“临湘市政协何水生同志这篇文章既见性情,又有理性,抓住了问题,也好读,特介绍大家一读。”  

我在长达十年的政协主席岗位上深深认识到政协是人才库。我连任两届政协主席至2002年12月第五届任期已满时,本届委员会由19个界别181名委员组成。聚集在政协这个大家庭的政协委员,可谓临湘各行各业的精英。我特别注意发现、重视各方面的人才。1994年2月,第四届委员会决定增补政协委员,我就积极推荐我市第一个生产不锈钢的民营企业家刘修民,将其吸纳为政协委员。尤其是1997年2月增补的李国武委员更是典型代表。他1994年从供销系统下岗后,自主创办富食村,推出的“千金买假”活动,全国十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他还不断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安置下岗职工400多人,他所创办的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光彩之星”、“全国青年文明之星”等等多项殊誉。正当市政协拟任他为五届政协常委时,市人大要求我们推荐一位知名的党外代表人士为人大常委会常委人选。于是,我们极力举荐了李国武。在后来的工作中,李国武不负众望,在人大常委这个职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全国诚信之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在北京参会期间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我能借助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培养、输送能人志士发挥更大的作用,甚感欣慰。

我融入政协后,深切体会到人民政协是一所大学校。我所结识的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和众多政协委员,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我不仅与大家和谐共处,而且虚心向他们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临湘最早成立的文学团体长安诗社挂靠在政协机关,其发起者大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他们才华横溢,吟诗作对,歌颂时代巨变,赞美祖国河山。在这充满正能量的浓浓氛围中,我深受感染,虚心拜师学艺,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并创作了一些诗词作品发表在《长安诗词选》,如赞美临湘的七律:“临湘崛起洞庭东,北枕长江九省通。腰系金银大宝带,脚登云药美青峰。手扶二棵摇钱树,臂挽双辉水电宫。人杰地灵夸造化,好凭改革展雄风。”还有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的七律:“业绩辉煌五十年,又翻新页喜当前。红旗两面高高举,风雨同舟代代传。参政只为求国富,议时本是解民悬。台澎金马回归日,一统金瓯月正圆。”虽然称不上佳作,还是受到了同仁们的赞赏。

老骥伏枥精神爽,花甲犹迎第二春。从临湘市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休后,2006年,临湘市委领导安排我去临湘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持工作,并全票当选为协会会长。在这个老有所为的岗位上,我利用在政协工作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和发动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入会。这批老同志大都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知识渊博,都竭力拥戴我为领班人,且一如既往地活跃在各自的领域,为临湘的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奉献余热。有了众多老同志的鼎力支持,凭着老科协的人才优势,我在老科协会长这个新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协会的凝聚力和会员的向心力不断提升。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科技服务、拾遗补缺”的工作方针一直沿用至今,并得到了省市老科协的充分肯定。因此,协会功能不断强化,工作任务得以明确,工作方法日益完善,在把准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为领导决策当智库。临湘市老科协队伍汇集了一批科技人才,凭着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因势利导,激发他们乐意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

白霜染顶赤心在。这些老科技工作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坚持深入农村基层,下田间、上山头、入果园,为帮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尽心尽力。如在湖南省老科协倡导的“老科技工作者扶贫十村百户调查”活动中,我们积极配合,积极行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省老科协主编的《科技致富之路》一书,我市老科协就有《如今生活比蜜甜》、《田园硕果别样红》和《奏响养蛙致富歌》三篇调查报告刊登其上。

我把坚持服务“三农”,为实施乡村振兴出点子、办实事当作老科协的主要任务来落实。依托临湘市丰富的山林资源,加上山区农民多有种竹传统,羊楼司镇还是全国有名的“竹器之乡”等等优势,我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下乡深入调查,反复论证,认为楠竹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将《建议将楠竹产业作为重头戏来开发》的调查报告呈送给市领导。市委市政府非常赞同把竹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工程来抓,提出了“发展楠竹产业建设竹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于是,我们积极配合,立足科技兴竹,在技术上大力扶持。如在抓技术推广方面,把推介楠竹科技作为每年科技下乡活动的主题,编写了楠竹科普读物和技术手册,安排培训课程,利用培训班、农村远程教育等形式推广楠竹种植、加工技术。如我们组织老科协会员编写的《神奇的竹炭与竹醋》一书,被湖南科技出版社认定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出版项目,我们还不断选派老科协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下到村组,为竹农提供技术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狠抓基地示范,通过对竹林实施一系列技术措施,产值不断增加。我们创办的雷竹种植示范基地,产值喜人,由湖南省老科协主编的《中国现代竹业概论》选录了我们的《一亩雷竹笋产值一万多》一文。

我市老科协为加速临湘经济科技发展做后援、显身手,搞好科技服务,推进楠竹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社会效益,赢得了各级的肯定。如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三级老科协楠竹产业研发基地就定在了我市羊楼司镇。2011年10月中旬,湖南省老科协全省楠竹产业开发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其规模空前,令人欢欣鼓舞。

十多年的老科协工作生涯,我借鉴多年的从政经验,正如临湘市领导对我的工作评价是:力所能及做了办示范点、建言献策、编写读本、培训能人这四件事。谁言年迈不值钱,人生价值惜流年。在为纪念湖南省老科协成立二十周年而编写的《红心灿烂》一书中,我曾赋诗为证:

科圃精耕二十年,潇湘帜艳领时先。

能将余热开新韵,再把激情化锦篇。

老凤长鸣存晚节,金风玉笛奏和弦。

欣看硕果桑榆景,遍野花香任鸟喧。

 

(作者系政协临湘市第四、五届委员会主席)

 

 

 

 


作者:刘泽恩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