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苟且 为民不俗气
——我当县级政协主席的几点体会
李静美
2007年12月,县级人大、政协换届,我从临湘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的岗位调任政协临湘市第七届委员会主席。五年的工作,我经历了认识——热爱——钻研——追求几个阶段的心路历程,感慨良多。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政协主席,必须找准工作定位,正确对待政协,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工作。
正确对待政协——政协不是“正歇”
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如果按权力大小排位,政协的确是最弱的。政协不是党委,没有决策权;政协不是人大,没有决定权;政协不是政府,没有行政权。站在政协之外看政协,政协类似“清谈馆”:不管人,不管钱,拍拍手,发发言。在以权力论英雄的势利眼中,政协就是“正歇”——正好歇息的地方。即使进了政协门,如果不热爱政协,也成不了真正的政协人。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领导,习惯了说话算数的工作氛围,猛然转到政协,由拍板者变成了拍手者并非易事。与之相比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没有在党政主职领导岗位工作的经历,少了对权力的依恋和羁绊;在合议制的人大机关工作多年,多了一份民主的情结和惯性,这恰恰是政协工作所需要的。人大和政协都以推行民主为己任,虽然在权限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工作是相通的。2008年湖南省政协开展政协理论研究征文,我写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比较研究》参加征文,获得了全省一等奖,这说明我进入角色还是比较快的。
热爱政协的人会千方百计去熟悉政协,但熟悉政协的不一定热爱政协。因为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愫,而熟悉可以从应试中获得。关于政协的性质和地位,政协章程和中央文件有明确规定,将它背下来,也用不了一个小时。但热爱政协,却是一辈子的事。作为政协人,如果能让自己的血脉认主,把政协当作自己的母亲来看待,便越来越感觉到她的崇高和伟大:仅凭协商建国,便足以名垂青史、功盖千秋了。建国以后,毫无保留地将权力移交给人大,以浩荡如海的博大胸怀,聚集各党派、各界别、各团体和各民族的社会精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母亲,还不值得热爱和敬畏吗?我们还有半点理由去嫌弃、轻视或怠慢她吗?就是这样的政协情愫,促使我从感情上融入政协,从思想上感恩于政协,从行动上付诸政协实践。以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人品,以自己的风采展示政协。有次到一个部门调研,有人向我报告,我的司机跟人吵架了,一问原由,原来是对方说了政协是吃闲饭的,他忍不住跟人家争了起来。弄清情况后我没有批评司机,心里反而有点欣慰。作为县级政协主席,能量是有限的。我的政协情愫影响不了很多人,能够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就不算吃闲饭了。
正确对待自己——主席不是主体
政协不同于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政府,其职权的行使实行会议制:全会、常委会、主席会议。主席主持常委会的工作,对外可以代表常委会宣示会议的决议,表达和反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代替会议直接决定应提交会议协商的重大问题,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当作常委会或主席会议的意见。这虽然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政府部门领导并不完全清楚。我就任第七届政协主席不久,市财政局负责人向我汇报2008年财政预算初步方案,连体现预算科目的材料都没有,说了几个大数字,重点通报了政协机关的预算,然后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象预算这样的大事,应该提交政协常委会协商,而且必须将材料印发到委员。不能把主席当政协,也不能用通报代替协商。他说预算还要人大审议通过,政协就不要搞这么复杂了。我说象预算这样的重大问题,在人大通过之前必须提交政协协商,这是有文件规定的。在我的强烈坚持下,财政预算纳入了政协常委会的协商程序,并成为后来的协商惯例 。
政协是由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大家庭,各界别的委员大都具有自己的专长。政协主席作为政协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样样精通,但必须具备两项基本素质:一是要有容人之量,政协主席的政治血脉应是O型的,与所有人都能相融;二是要有自知之明和识人之明,知道在哪个领域里谁比自己高明。基于此认识,上任伊始我便把如何调动“三会”主体的积极性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认真研究政协历史资料,广泛听取主席会议成员和机关各委办的意见,形成自己的基本思路后提交主席会议讨论,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制度。如在委员管理上,出台了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管理办法、设立政协委员示范岗、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制定优秀提案和优秀调研报告奖励办法、开展“五个一”活动等;在小组活动上,出台了政协活动小组和乡镇政协联络办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了乡镇政协联络办主任和政协机关各委办主任向政协常委会述职活动。大大激发了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任五年,政协机关组织重大调研18次,反映社情民意358条,对30个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了评议;开展各类协商58次,办理委员提案529件。通过“五个一”活动,委员直接引进各项建设资金2亿多元,参与引进资金7.6亿元,项目69个;捐资助学38万元,募集救灾捐款300万元。(以上数据见档案资料)
正确对待工作——届期不是终期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政协主席的任期是有限期的,但政协工作是无限期的。要保证政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使之不断发展,政协主席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要有较高的目标追求。政协工作就象接力赛,一届接着一届往前跑。政协主席如果接棒后只是原地踏步不求进步,就会被淘汰。因此在确定工作目标时必须向高处看齐,在继承中求发展。2008年,我在翻阅上届文件资料中,发现了一份政协给市委起草的文件草案,题目是《中共临湘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实施意见》,因换届人事变动,没来得及发出来。我认为这份草案思路很好,便要办公室拿出来提交主席会议研究,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后送市委办公室请市委主要领导审阅,市委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召集市委组织部、统战部等相关单位进行讨论,经认真修改后以中共临湘市委2008年3号文件发出,对推进政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的记忆中,七届政协有些创意的工作主要有:把财政预算纳入政协常委会的协商笼子;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聘请民情联络员;把民主监督员由部门自行聘请改为由政协常委会委派;开展乡镇政协联络办主任的述职活动;以提案办理为突破口,启动了对党委部门(组织部、纪委、编办)的评议,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了“群众满意的10件事和不满意的10件事”大调查等等。这些都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临湘政协的工作还在由岳阳市委召开的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参会的有各县市区党委书记、政协主席和岳阳市直部门负责人。在服务党委中心工作上,更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抗冰救灾、防汛抢险、招商引资还是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政协机关都是不遗余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协联点的坦渡乡,被评为全市乡镇目标管理红旗单位;政协帮扶的五星村,第一年被评为临湘市先进单位,第二年被评为岳阳市先进单位,第三年被评为省级单项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政协主席的人大都年龄较大,如果只求本届过得去,有些问题可以不管。但从长远来看,回避矛盾并非良策,解决问题才是出路。如乡镇政协联络机构的设置,原来各地都不统一。就岳阳市各县(市、区)来说,有的叫联络工委,有的叫联络组(临湘当时就叫联络组),有的叫联络员。级别有的是正科,有的是副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除了考察岳阳各县(市、区)的情况外,还通过各种途经查阅了全省8个地州市关于乡镇政协联络机构设置的文件资料。在2010年岳阳市政协全会上,领衔提出了《关于规范我市乡镇(街道)政协联络机构设置的建议》,后来在盛荣华书记参加的县(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上,我又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不久岳阳市编办发文,把乡镇政协联络机构统一命名为政协联络办,属正科职单位。我领衔提出这份提案也被评为2010年度优秀提案。按政协章程规定,新一届的政协委员由上届政协常委会决定。在我的任期内,临湘没有省政协委员,要就临湘有关的问题向省政协提出提案,只能请其他单位的省政协委员帮忙。我想这个问题不能遗留给下一届,在换届时我反复向岳阳市政协和统战部反映这个问题,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付出总有回报,五年来,我在县级政协主席这个岗位上,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2项,岳阳市级奖励6项。在岳阳市县级政协主席中,我获奖算是较多的。
一届政协主席,一生的政协情缘。五年的政协主席工作经历,我有太多的感慨、感悟和感动。退休以后,我将在政协和人大工作期间发表的一些论文整理成册,以《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为题,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授予2014年中国管理科学与应用优秀成果,我想这也算是为政协所作的一点贡献吧!
“也不轻松也不闲,半是百姓半是官,平常心态平常事,一样辛苦一样甜。”这是我亲历的政协。
“当官不苟且,为民不俗气。”这是我心中的政协人。
(作者系政协临湘市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作者:刘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