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们的政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廖祯祥

 

时间如一指流沙,过得真快!

我从2012年11月从市委转任到市政协担任主席、党组书记,转眼在政协工作已经整整7年,这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也是最值得珍藏的一段经历。我见证了临湘教育事业的发展之旅,见证了大美黄盖的建设之路,见证了精准扶贫的攻坚之途。我也忘不了为政协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日日夜夜,与同志们齐心协力、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这些时刻浮现在我眼前,是那么的清晰。

教育,是我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情结。从上大学的专业方向到毕业后的择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后来从政后,不管在什么岗位,我也总是毫不动摇地力挺教育,担任政协主席后,更是把教育看得高出一等,领衔挂帅,倾力助学兴教。

记得,刚到政协不久,一天下班回家,儿子气冲冲的跑到跟前说,妈妈,我们班座位又调了,我在最后一桌,看不见也听不清,你跟班主任说说,把我调到前面去吧。我一听,立马拒绝道:冇这回事,老师调座位是为了公平,后面的位置总要有人去坐,我不会跟你去打这个招呼。儿子很不理解,气呼呼的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的学习。夜里,家里人都睡下了,我却失眠了。儿子所在的一完小每个班都有80-90个孩子,他所在的班级更是多达97个学生,桌子挨桌子,一直抵到墙边,出来都是从桌子底下钻,坐在后面的孩子连黑板都看不清,老师根本就照顾不过来。不仅仅是一完小,其他的城区学校都是如此,这耽误的可是临湘成千上万个孩子。第二天一早,我把联系教育系统的副主席和相关委办同志召集起来,大家很快就统一了思想,就临湘教育布局调整搞一个调研活动,先把情况摸清楚。我们走访了城区所有的小、初、高学校,又到周边的县市和教育质量高的发达地区多次调研走访,经过与市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多次协商,形成了《关于加快我市教育布局调整进程的建议案》,在政协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建议案一炮而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临湘的教育布局调整被提上了市政府年度实事重点议事日程,一时成为了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当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后,书记找到我,让我来负责这项工作,既领衔挂帅,又披甲出征;既当幕后参谋,又做一线尖兵。很多朋友劝我别接手,麻烦很多。但我没有退却,有着深厚教育情结的我更没有理由退却。我坚持“尽职尽责,不留遗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作标准,和政府部门的同志日以继夜的工作在全市教育布局调整建设一线。在我参与这项工作的4年里,新的临湘一中竣工搬迁,临湘三中、临湘五完小、六完小拔地而起,一批校舍陈旧、校区狭小的学校得到搬迁和修缮,临湘教育实现大变样。随着阳光招生政策的严格执行,每个班都不超过45人。如今的孩子都可以安心的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家长们也不用再为孩子的座位操心受累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这让我非常欣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古以来,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灾害,最能体现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更能体现一个执政者的情怀。临湘地处长江之滨,无法回避的便是水患,据史载,从唐末设县起,便注定了与水患为伴。纵观临湘千年的历史,便是一部水患的历史。《临湘县志·地理》记载,临湘自设县始至解放初,共发生水灾470次,决堤97次。每逢夏水襄陵,脆弱的江堤经不住洪峰的冲刷而轰然决口,长江沿岸顿成千里泽国,乡人溺毙者相藉,逃荒者接踵,遍地哀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将治理长江水患作为民生首责,每至汛期,我们临湘的历届执政者无不宵衣旰食,严阵以待。

我十分清晰的记得2016年7月2日那个不眠之夜,湘北大地,突降暴雨,窗台上,雨瀑冲击发出的“当当当当”的巨响,如十万个榔头重重地敲击在我的心头。我的挂点单位是黄盖镇,而黄盖镇是防汛重点单位,我心神不宁地拔打防汛指挥部的电话,得知黄盖湖水位最高达29.48米,超警戒水位1.48米,长江水位32.22米,接近历史最高点,情况紧急。我再也坐不住了,立马连夜驱车赶到了黄盖镇。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大堤的道路泥泞不堪,连强光手电都照不清楚。我披上雨衣,穿上套鞋,带着政协机关和黄盖镇的干部一个险段一个险段的摸排,冒雨步行了近10公里,直到凌晨4点多钟。由于体力不支,我还差点滑倒跌进湖里。第二天一早,黄盖湖大堤各堤段、垸塘的防汛责任牌、各责任单位巡查时间表、巡查队和抢险队名单、各级责任人标示牌等都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当天夜里,我又在巡堤时发现堤脚出现一处管涌,我迅速指挥技术人员开挖导浸沟,同时用砂卵石护堤排水,并派专人24小时轮班防守,直到夜里5点多才控制住险情。在黄盖镇的那段日子里,我白天忙着防汛指挥和物资调度,督促防汛人员、物资到位工作;晚上坚持带队巡堤查险4小时,时间段一直是凌晨2点到6点,很多同志都劝我,但我总是想,这里是我的责任点,我不带头谁带头。直到7月31日,市政府发布关于解除防汛应急响应的通知,我才从大堤上撤下来。整整一个月时间,我每天休息不超过5个小时,人晒黑了、嗓子沙哑、脚泡烂了,从没有跟任何人说起。

在挂点黄盖的这么多年,基本上每年都为防汛工作牵肠挂肚。我一直在四处奔走,就是为了把黄盖湖内垸的大堤筑得更高、更宽、更牢,让黄盖的老百姓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利好讯息如春风而至,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强力攻坚下,2017年,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成功对接国家项目资金,挤进年全国新开工的15个重大水利工程之列。通过大堤整治、铁腕治污、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黄盖湖不仅堤岸稳固,还悄然重现生态湿地风光,昔日“水患”变“水利”,大美黄盖,已成为湘北大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闲时读书,《春秋左传》里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把百姓的疾苦看作国之兴亡的根由,这是古人的智慧。故习近平同志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是明哲的执政方略,更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是的,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参与委员扶贫活动,让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联系的第一贫困户叫程仕雅,记得第一次到他家,聋哑的妻子正在床上养病,女儿程泽艳正在小趴桌上吃饭,饭菜就是简单的白菜和洋芋,女孩脸色蜡黄,一看就是明显营养不良。破旧的房子窗户没有玻璃,只是简单地用报纸和塑料布遮着,冷风呼呼的吹进屋里,床上没有一床像样的被子,衣服凌乱的堆在床脚。看到我们到来,程泽艳赶忙招呼我们进屋坐。我在脑海里不断试着去还原她家每一天的生活,我想生活的压力一定让这家人笼罩在愁云的阴影里,让他们绝望又无助。相比之下,我们享受的是祖国日益繁荣带来的福祉,他们却生活得如此艰难。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帮助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得知程泽艳在临湘二中读书,我鼓励她说,一定要好好读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们现在能解决你们的温饱和住房问题,但要想实现小康,还需要你更加努力学习。小孩非常争气,如愿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搬进了新居。有一次我去二中看望程泽艳时,听说有个叫李四雄的同学因家境贫寒,从小到大还没有穿过新鞋,我非常震惊,当即为他买了一双鞋,并拿出2000元现金资助他的学业。在我挂点的黄盖镇广坪村,我还联系了一名贫困户叫张沈辉。今年刚过完春节,我就上门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得知他患尿毒症多年,无力支付高额血液透析费用,我第一时间与市人民医院协调,为张沈辉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减免部分费用,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切实解决了他看病难问题。三年的时间里,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结对的贫困户家中看一看,走一走。逢年过节,我总是先想到他们。买衣服、送物资、送学费,嘘寒问暖,我把他们当家人,他们把我当亲人。有什么新的政策,第一时间告知他们,有什么好的致富点子,第一时间和他们商量。现在这些贫困户都已退出贫困行列,但我告诉自己,只要还有一户贫困户,那我的使命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守正”与“创新”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当确立的一对基本辩证法。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如何才能做到守正创新?我认为,学习是履好职的前提,是我们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我自己一直在坚持学习,学习党的政策,学习政协的系统理论,我每年的学习笔记都是厚厚的十几本。我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要求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经常在常委会上、机关会议上讲,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政协人等问题,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努力奔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的认识。

在政协工作的日子里,我从一名政协新兵成为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政协人,除了自己肯学、肯钻、肯下功夫,政协的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通过大家集思广益,临湘政协成功扮演了为市委、市政府“定好策”、“帮好忙”“护好航”的角色,创新了一些工作机制。如建议案的办理、“1234”民主评议、咨政互动、委员工作室建设、简易协商、微建议办理等等。得到了省、岳阳市政协领导高度肯定。特别是就如何管好委员和机关两支队伍,我想了很多办法。“一规则”“六办法”先后出台,基本上达到政协委员、界别活动小组、乡镇政协组织实行精细化管理。政协机关成为委员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十分融洽。

走进政协门,就是政协人。人民政协的大舞台历练了我,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会倍加珍惜与人民政协的这份“不解之缘”,并沿着这条路继续砥砺前行。

 

(作者系政协临湘市第八、九届委员会主席)

作者:刘泽恩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