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提案:关于破解城中村难题,打造高品质城市的提案

  

  体育界委员、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任  王伟

  一、存在的困难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对龙山街道的百花、六合岭、光明,浯溪街道的椒山、浯溪、长流,长虹街道的白沙、芹菜甸等社区的走访调研,发现我市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一)思想观念难更新。一是传统意识观念很深。担心身份转变后,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二是开拓进取精神很弱。生活方式跟不上时代和城市发展步伐;三是对待征拆要求很高。认为征地拆迁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四是精神文化生活很差。村里文化设施不全,活动少。

  (二)遗留问题难解决。一是拆迁安置难到位。长虹街道目前还要1223宗地安置,1300余户群众居住在临时安置棚内。黄土岭社区3、5、6组全征全拆6年了未安置。浯溪公园扩园项目,6、7组已签订征地拆迁合同,但是土地赔偿款及土地安置不到位。二是矛盾纠纷难解决。因政策执行不够延续导致一些矛盾纠纷。三是群众生活难保障。土地被征用,身份由农民转为市民,就业局限性很大。

  (三)经济社会难发展。一是发展精力难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信访上面;二是集体经济难发展。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三是居民收入难扩大。除征地分红外,缺乏经济收入来源。

  (四)基础设施难完善。一是建设资金难筹措。二是重要项目难推进。因为一些问题没解决,常常出现施工就阻工,导致新项目征地难,落地难,推进难。三是配套设施难跟进。因为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摊子铺得又宽又大,配套设施没跟上。如文体中心规划项目一直未推动实施,造成永安街断头路一直未拉通。四是市容市貌难改善。

  (五)村域治理难到位。一是管理定位尴尬。地处城市管理边缘,享受不到一些优惠政策;二是管理能力薄弱。管理滞后、不规范、监管有限、议事难到位;三是管理配合不好。经费不足、待遇低、工作繁多、积极性难调动。

  二、几点建议

  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是提升城市品位、创建文明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为当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谋,市政协组织了以副主席曾海燕为组长的调研组,赴长沙、福建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现结合祁阳实际和外地经验,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扩大宣传,破解思想观念难题。一要转变群众传统观念。通过社区服务等工作,走进现代城市文明社区,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二要争取群众主动参与。要宣传城中村更新改造政策、改造的成功案例,让群众看到城中村更新改造带来的实惠。三要提升群众素质技能。免费举办一些技能培训班。

  (二)加强规划,破解无序建设难题。必须树立超前意识和前瞻性,严格控制土地的投放,减少或杜绝一边改造城中村一边产生城中村。一要科学合理制订规划。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高起点、高标准地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完善环境规划和空间设计。要按照“规改留”一体、“村产人”融合的思路,实行“一村一案”,制定城中村发展规划。二要稳妥分步实施规划。建议重点对市区10个城中村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思路,结合中心城区发展规划,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稳步推进。三要精心组织落实规划。建议成立市城中村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城中村更新改造工作。

  (三)创新方法,破解拆迁安置难题。一是实现多种安置并行。目前我市对棚户区改造采取的安置方式,基本上是采取货币安置、异地房源优惠价安置和房票安置等安置方式的办法,大多数是既给予了补偿,又进行了安置,而且拆迁一处、补偿一处,征地一处、亏损一处,问题留下一堆。建议在今后城中村更新改造中,按照“政府主导、区域统筹”原则,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安置方式,依据改造村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必要时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区域安置村民,剩余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按规划开发建设。二是合理补偿安置村民。城中村改造之所以那么困难,主要是利益问题没有协商解决好。应按照城市居民的管理标准保障村民的利益。三是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市级层面成立拆迁遗留问题处理小组,负责化解征地拆迁中产生的遗留问题,四是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街道、自然资源、房产、浯发集团、公安、市监、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做好各自工作。

  (四)加大投入,破解设施建设难题。一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我市城中村改造可从以下渠道筹资:一是努力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二是本级财政解决配套资金;三是向企业融入资金;四是与村民共享解决共建资金;五是利用闭置资源盘活再生资金等等。可借鉴长沙望城中南社区和福建霞浦县江边村的经验做法,盘活“沉睡资产”,让闲置资源再“生金”。还可借鉴福建宁德市蕉城区的作法,采取融资的方式进行改造,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难的问题。二要全面推进设施建设。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可采取整体拆迁改造、局部改造、微改造等不同方式。三是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土地出让金要首先考虑用于城中村改造的社会保障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五)做强产业,破解发展致富难题。产业是城中村更新改造和发展的生命线。福建省霞浦县江边村、长沙村根据本村的特点,按照“乡村振兴+农业品牌+集体仓储+文化旅游”等多种模式,打造成了文化地标村、网红打卡村。宁德市蕉城区金蛇头村将村里闲置土地资源统一流转租给乡投集团进行招商引资和生态布局,打造成了“网红渔村”。祁阳在城中村更新改造中:一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要将多种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去,不应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的充分挖掘各村的文化资源,可采取以旧修旧、绿色环保的方式保持乡愁风貌,将城中村打造成精美城市亮点。二是千方百计助民增收。通过集中归并、资产量化、统一经营等形式,变村民为股民,助民增收。

  (六)理顺体制,破解综合治理难题。要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理顺体制,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一要健全组织体系。首先,在社区组织建设中,不仅要健全党支部、居委会及村民小组、工、青、妇等组织,更要发展中介组织、志愿者等社会组织。二要提供优质服务。凡属社区内部的事务,尽量实行一站式集中服务。三要建立制度规范。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状况,要制定社规民约,给居民自治提供一个标准。通过各方面、多形式破解城中村难题,努力将我市城中村打造成高品质的城市。

作者:王伟    编辑:张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