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芭蕾 | 专栏

  导读:我不由自主“怦然心动”,欣喜于高雅艺术在基层并非想象中的水土不服。

  暮色垂落,三三两两的人群走进县城的大剧院,红色椅子陆陆续续开始填满,大部分是家长带着孩子,孩子们跑来跑去嬉闹,演出前的剧场有点像游乐场。我对长沙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灿娜笑说:“这是我请您在演出前普及一下观剧常识的原因。”灿娜也笑:“芭蕾艺术在国内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今晚上演的是《胡桃夹子》,与《天鹅湖》《睡美人》一起被誉为芭蕾舞皇冠上最璀璨的三颗钻石。这是芭蕾舞剧第一次在宁乡县城演出,而且是来自乌克兰等地的外国专业演员上演经典名作《胡桃夹子》,想象中应该会受到热烈追捧。但是演出消息提前十多天放出后,购票情况却并不十分理想。

  团长彭柳显得有些苦恼。这个眉眼深邃的年轻人,是湖南衡阳人,曾在乌克兰生活十多年,基辅舞蹈学院毕业后在基辅国立歌剧院担任芭蕾舞演员,后成为乌克兰皇家剧院艺术总监,也为中乌文化交流出力不少。因为俄乌冲突,他回国内发展,创办了湖南青年芭蕾舞团,曾经在乌克兰的一些同事也跟了过来,这也是他的团员基本是国际面孔的原因。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7期 《县城的芭蕾》

  芭蕾舞作为泊来艺术,在国内的受众还很有限。彭柳的剧团要维持运转非常艰难。为了减轻开支,他把剧团常驻在靠近省城长沙的宁乡——宁乡大剧院给了他慷慨支持。作为回报,彭柳把3D版《胡桃夹子》首演放在宁乡。

  预购票情况不理想,当时有人提议,能否请一些单位或企业支持买票?这个方案被否定。因为艺术是需要通过购票来选择观众,当一个人愿意为一场演出付钱,他就做好了欣赏艺术的准备。一台成功的舞台艺术,既需要台上优秀演员的高水平呈现,也需要台下知音型观众的真心投入。

  临演出前的几天,剧场加大了营销力度,当地媒体和有关平台,密集做了大量宣传,近八百张票,终于基本售出。彭柳也在剧目中努力做了本土文化的融合,比如剧目中的道具,体现湘绣、熊猫等元素,努力让观众有亲切感。

  开演之初,李灿娜特意上台普及了一下观看芭蕾舞的礼仪,并对剧情作了简单讲解,强调这是在宁乡首演的3D版,特别是介绍了剧团演员都是来自多个国家的高水平专业选手时,一下子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响起,炫丽的台上,华丽的舞者翩然起来。作为一部舞蹈语言和故事内容都与国内观众都有点隔阂的剧目,尤其是对芭蕾舞没有概念的基层观众来说,要完全领会台上的艺术魅力不是容易的事。但美是相通的,全世界的人对美的感受是相通的。当舞者表演出高难度的动作,或展现出激烈的场景,观众都会自发的爆出掌声。

  演到一半,幕后报出中场休息20分钟时,观众席发出一些哗然。没有看过芭蕾舞的观众,还不习惯这中场休息的安排。大家迟疑了一会儿,然后起身,或上厕所,或出去抽烟,孩子们则很快又找到游戏一起玩闹。我则有些杞人忧天,心想,观众们会不会趁这机会离场呢?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幕后声音提示中场休息结束时,观众们大都回到了座位。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观众们起立给予了持久的掌声致敬,我不由自主“怦然心动”,欣喜于高雅艺术在基层并非想象中的水土不服。

  走出剧场时,听到前面几个人在聊天。一个问:“今天这戏讲的什么?”另一个回答:“我也没看懂啊。”

  我的笑意忍不住盈上嘴角。我们的观众,真是太可爱了。

  文 | 胡宇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