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打造湘潭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蔡建光
湘潭深耕文化沃土,高举“红色文化”旗帜,以韶山红色旅游为引领,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要素、资源、产业、区域融合,加快红色旅游国际化步伐,形成了红色文旅游融合发展的“湘潭文旅模式”。体育作为改善民生的幸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绿色发展特征,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可实现1+1+1>3的产业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
但是当前,在打造湘潭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方面,还存在三点突出问题:
一是相较红色文旅产业,“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目前,湘潭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革命文物占到了总体量的70%以上;在品牌打造上,2020年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湘潭韶山召开,是唱响“湘潭声音”的重要窗口;在文艺精品上,湘潭聚焦红色题材,打造了一系列文艺精品,为湘潭红色文化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然而,湘潭体育产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相对滞后。相较红色文旅产业,湘潭体育基础设施的区域布局存在不合理、不均衡、不够用的现象;特色文体旅资源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特色体育资源禀赋有待开发。
二是文体旅部门间、区域间联动有待加强。尽管湘潭的文体旅整合为一个行政部门,但部门间的工作仍然“两张皮”,对体育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加强,体育部门只管赛事、文旅部门只管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如,2022年在湘潭成功举办的“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跑者凭号码布可于指定日期免费游览军事博览园、银田镇3A景区,文体旅的融合彰显不够,也没有能把大型体育活动发展为品牌。
三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体育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省内周边地区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如郴州市四清湖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旅游景区、张家界红岩岭户外休闲运动公园、航空运动营地等,这些区域体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湘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压力。
为打造湘潭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把湘潭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体育赛事为重点实现湘潭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湘潭资源禀赋,把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作为推动湘潭文体旅融合的突破口,建设和优化符合综合性体育赛事、单项高等级赛事需要的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和配套设施,以体育赛事快速吸聚大量游客,增强体育旅游目的地功能,以竞赛表演为牵引带动体育旅游、塑造品牌,实现文体旅在客源市场的融合。
二是以政策优化为支撑推进湘潭文体旅高效率融合。首先,优化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做好文体旅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其次,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文化旅游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定期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解决跨部门问题,提高协同效率;第三,完善资金扶持机制,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财税优惠等措施,为文体特色旅游区的建设和文体创意产品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以产品创新为动力打造湘潭特色文体旅高品质名片。第一,重组延伸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强景区流量和变现能力。第二,营造体验性消费场景,以场景化体验为核心,巧妙运用悠久的湖湘文化传统和现代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景区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营造独特的人文情景和美好体验,增强景区吸引力和重游率。第三,提高文体旅游品质,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如国际马拉松比赛、铁人三项等,湘潭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和创新;通过建设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和便捷的旅游体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来源:市政协办宣传信息科整理
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