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旅发大会·文化篇】打动过徐霞客的绝美风光就在这里!


▲ 霞客渡  段庭迁摄

零陵古城大西门有一座浮桥,横卧于潇水之上,初名为“黄叶渡”。据清康熙《永州府志》载,零陵大西门浮桥所在地“旧名济川,即古黄叶渡”,直至元朝始“造舟为梁”(桥),重修于明朝,沿用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是永州乃至全国所罕见的。18只木船浮于潇水上为梁,以铁链联结镇固于两岸坚石上,面铺木板,两侧设栏杆。

两岸精致如画,明丽潇水,尽收眼底。据说徐霞客老夫子当年(1637)到零陵来旅游时,就从这座桥上走过。正是为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考察零陵,它被冠名为“霞客古渡”。徐霞客在他的《楚游日记》中也写道:从城西北5千米潇湘二水合流处,溯潇水进入城内,到西门时,遇见这座浮桥。他描述,各船上的人“俱登涯去”,他也想上岸饱览一番永州城里的名胜,但病得严重,只有在船上休息。那时的永州城西门外,还有“涯”(同“崖”)的。城就建在北去的潇水边,河流底部是喀斯特地貌的岩石,水下石头一直生长到岸边,徐老夫子躺卧在船中,就有了这种“涯”的印象——高高的石头上建立起城池。

当天下午,船过浮桥,徐老夫子乘的船停在了小西门(永安门)。吃过中饭,下午他便过桥到了河西柳子街。这座浮桥,始建于元朝,曰“川桥”,据《零陵县志》记载,早在元代,零陵就在今城池西大门至河西的潇水上面建造浮桥。至明代重建,桥名也寓意深刻,名“平政桥”,取古代贤文中“君子平其政”之义。至明代万历年间,林汝沼首倡重建浮桥,经郡伯叶万景、少府张守刚、别驾胡文衢会商上报,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动工,召集工匠聚集材料造船30余只,区分排列,以铁链联结镇固于两岸坚石上,面铺板如砥,两侧设栏杆。

第二年五月浮桥建成,一时当地为之轰动,零陵人民交口称赞,竞相争过。清朝顺治进士、时任零陵县令李如汸有诗吟诵道:“长虹远架郡城西,水色天光入望迷。树绕河流山外去,鸟翻云影岭边低。泠泠清磬双林近,落落疏砧万户齐。日暮欲归归未得,渔歌四起晚烟霞。”写的就是这座古渡浮桥。

这具有千年历史的黄叶古渡和500年风雨岁月的浮桥,现在还横卧在“清且幽”的潇水之上,不知道见证了零陵多少沧桑,风雨晨昏,春秋代谢,成为铭刻在零陵人心中的永久记忆。

   编辑:朱璇杰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