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随省政协“文旅融合发展”课题调研组到位于湖南中部的娄底市新化县调研,去了几个调研点,其中的“好家风一条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让我感悟到了“积善之家”的强大生命力。
01
“好家风一条街”地处资江河畔,位于新化县城河西的古城路,是一条富有独特文化和厚重历史的百年老街。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两边一幢幢古朴的老屋,青瓦木楼,古色古香,散发着浓浓的怀旧韵味,尤其是街道口牌楼上的“好家风一条街”六个大字格外醒目。
古城路长度不足千米,住户仅有300余户1100多人,却汇聚了60余户“好家风”家庭。他们中既有五代同堂的幸福之家,又有身残志坚的自强之家,还有孝敬之家、书香之家、模范之家、勤俭之家......。这些家庭,如同古城路上的盏盏明灯,照亮了街道住户和前来参观者的内心世界,也成了新化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走进年过八旬的肖宝田家时,最先看到的是裱在墙上的肖氏家族家规家训:“忠孝为本、诚信礼先、勤劳节俭、淳朴和谦、睦邻友里、子孝妇贤、诗书传家、积德行善、遵纪守法、不偷不骗、爱国爱家、创业奉献、走遍天涯、莫忘祖先、谆谆家训、代代相传。”据肖宝田老人介绍,这个家训是肖家祖辈传下来的,至今已有12代200余年。
这条传承了两百余年的家训,是肖家的传家之宝、治家之本,成为肖家世代信守的承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肖家子孙,带来的“余庆”令人羡慕----多年来,肖家人人遵纪守法,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出了11名共产党员、16名志愿者,有获评原轻工业部劳动模范的龚桂英,有获评娄底市“十佳市民”的肖宝田;有知名的民间艺术家肖砚田;有走出国门、获得奖励的太极拳精英肖福田;有获评十佳“上梅红”志愿者的肖求田;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战功的肖学田和参加了国庆阅兵的戴广林,还有服务明星肖文娟......。肖氏大家庭现有50多名成员,老母亲吴素贞已百岁高龄,年幼的玄孙尚在咿呀学语,全家人和和睦睦,妯娌们亲如姐妹。近年来,大家庭先后赢得了全国、湖南省“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娄底市“六好家风家庭”、“书香家庭” 等诸多荣誉,母亲被评为“最美婆婆”,大嫂被评为“最美媳妇”。
我们还参观了刘晓菊的“菊姑娘湘绣圆梦馆”、“最美志愿者之家”吴聪明家庭、“孝敬之家”吴建华家庭和上梅街道建立的“上梅红家风家教学习讲堂”。
一个又一个“好家风”家庭,恰似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拔动了我这个年龄本应难以拔动的一根“弦”。
02
参观完几个“好家风”家庭,行走在“好家风一条街”上,深刻感受到了家教家风对丰润人的道德滋养、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内在动力,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中一句极具深意的谚语----“积善之家”。
“积善之家”出自《周易·坤·文言》,其原文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石。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家庭、家族长期的善行、善事、善念汇聚,一定会积累功德,为子孙后代留下绵延的福泽。
延伸字面意思,这句话远不止是“善有善报”的简单因果论,它蕴含着更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
传承的家庭责任:建设家庭,首重立德;培养后代,以善为先。真正的家族传承,不在金银满箱,而在德性绵长;不是留下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培育多少善良心灵。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个人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更会影响到整个家族乃至后代,每个人在家庭传承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善的源头,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开始——孝敬长辈、勤奋好学、和睦邻里、诚信从业、热心公益,这些日常善行,终将汇聚成家族福泽。
善行的累积效应:一时的善行或许不会立即见效,但长期、代际的坚持,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家族气场”或“文化基因”,必将带给后辈福报;
环境的熏陶作用:一个充满善行、仁爱、和睦的家庭,其家风必然是正向的,后辈耳濡目染,自然更容易成为品德高尚、积极向上的人。反之,一个充满不善的家庭,其不良风气也会“传染”给后代。这里的“余庆”和“余殃”不只是玄学的报应,更是家风熏陶的必然结果;
道德的激励机制:这句话鼓励人们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为了家族的长远繁荣和子孙的福祉去行善。它将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非常具体的行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0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绵延福泽的家风密码,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家庭发展之道,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在当今社会,“积善之家”的理念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家庭:他们或许不显赫富贵,却世代敦厚良善;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传承了知书达理的家风,其子女在善良的环境中成长,学会了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能力自然为他们的人生铺就了更为平坦的道路,生活中会顺遂得多。
反之,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处处算计他人的家庭,即便一时得利,但若德性传承之脉中断,纵有金山银海,“余庆”亦成无源之水,也难保长久平安。正如《周易》中说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作恶之家也必将祸及后代。缺乏善念的家族,难以培养出心胸开阔的后代;缺少善行的家庭,无法积累真正的人生智慧。这种精神上的贫瘠,终将导致家族的衰败。
“积善之家”的内涵及现实中的事例告诉我们-----
“积善之家”是孕育子孙的“肥沃土壤”。
“积善”非指一时一事的善举,而是代代相传的善行积累,是融入血脉的善良品性。一个家庭若能持之以恒地践行善道,会形成一种善良、仁爱、诚信、乐于助人的“家风”。这种家风是子孙后代成长最宝贵的土壤,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这种惠及当下、恩泽后代的“余庆”,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道德积累的自然结果,是“肥沃土壤”孕育的必然收获。
“积善之家”是恩泽后人的“道德资本”。
家族声誉是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当父辈以诚信待人、以仁爱处事,这份好名声会成为子孙后代行走社会的“通行证”,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打开机遇之门。
人脉关系是一种隐形财富----父母广结善缘积累的人际网络,为后代积累了“道德资本”,自然成为后代发展的助力,会在后代需要帮助时,吸引来更多的善意和支持,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扫清障碍。但这种助力并非来自功利计算,而是源于真诚相助的水到渠成。
“积善之家”是滋润家族的“甜美泉水”。
积善之家孕育的家风,如甜美泉水般浸润每个家庭成员的品格形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幼目睹善行、感受善意,自然习得同理心与责任感,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没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至少可以做到内心安宁,平平安安,这种问心无愧、心地坦荡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健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福报。
这种内在品质的塑造,远比房产、存款等物质遗产更为持久和珍贵,是真正“抢不走”的人生财富。
“积善之家”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石”。
“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每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去行善时,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就会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就会增强,社会运行的成本就会降低,社会环境就会更加温暖和谐。
“微公益”中的每一件小善事都有价值----无论是社区志愿者、捐款捐物,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帮助邻里,都是在“积善”,这种积累最终会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一个由无数“积善之家”组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充满温情与信任的美好人间。
“积善之家”是永不过时的治理理念。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与人为善、积德行善永远是个人立身、家庭兴旺、社会和谐的人间正道。
作者:刘顺国 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